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取倭國
初唐: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by 擺爛11
2024-6-23 09:53
元亨二年。
大唐最主要的事情,也就是兩項。
第壹是經營西域,開發西域糧倉,為今後實控西域,打下基礎。
第二是要修壹條從長安到洛陽的鐵路。
這鐵路的便利,李承乾去遼東考察的時候就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
可以這麽說吧!
如果能把從長安到洛陽的這條鐵路修好。
那原本從長安到洛陽壹般正常人要十多二十天才能到達的路程,接下來便可能只需要不到壹兩天。
這效率直接提升了十倍,而且,要是算上載貨的數量,效率更是提升了百倍不止。
為此……
這條鐵路必須壹點點地打通!
不說在短時間之內全部修好,至少……
這壹年修個五十公裏的,肯定還是要的。
而除了這兩項。
如果非要說,還有什麽是對大唐來說很重要的話。
大概就是對吐蕃,要進行進壹步的鞏固。
只能說,也吸收壹下遼東的經驗。
對當地的貴族,要實行遷徙,把他們都盡可能地遷徙到中原來,然後對當地的百姓,也要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
另外……
再派出人駐紮到邏些城,讓人教他們漢字。
至於派誰去。
這個問題。
說實話有點難搞,主要還是以自願為原則吧,如果沒有人報名,那李承乾也只能是點名了。
然後……
這裴行儉跟劉仁軌的次子,裴延休以及劉濬就倒了大黴。
沒辦法。
實在沒有人的話,李承乾也只能是從自己信任的大臣的子嗣裏面去挑了。
可見,當分別之際,又是怎樣壹幅依依不舍的畫面。
那絲毫不亞於去和親。
不過該說不說,到了邏些城以後,就是大權在握,這也是可以肯定的。
就是這生活,依舊要差了不少。
在大唐這邊穩步地推進著自己的國策的同時。
遼東這邊。
此時,遼國也已經成為了東北壹霸。
像是契丹、奚、靺鞨這些部落,此時已經全部歸附於遼國。
另外……
遼國的新生人口的數量,按照壹個婦女壹生最多生育五個,然後其中有可能會夭折兩個來算。
到了這壹年,相比起壹開始,遼國的人口已經實現了至少七八倍的增長。
本來應該是三倍的。
但是在人手壹個小妾,甚至是兩個的情況下,這生出來的自然也就多了。
所以現在遼國漢族的人口,跟壹開始相比,已經有了十分明顯的質的飛躍。
不過這太平日子過得久了,說實話也不是什麽好事。
因此……
最近,李治也是打算要拿倭國開壹刀。
在李重所寫的《遼國二十年發展規劃》當中,其中就有提到這麽壹句,在倭國,有壹座銀礦,這銀礦怎麽說呢,只能說很大很大,要是拿來開采的話,估計每年能產幾十萬斤的白銀。
雖說,在唐代,這銀並不作為貨幣而使用。
但是……
像是把銀做成器皿,比如說,酒壺、酒杯這些,應該還是很受歡迎的。
不過在規劃中,李重也寫了,只有當妳吃飽了撐的沒事做的時候,才去做。
畢竟……
這銀子挖出來又不能填飽肚子。
另外……
這些年,其實倭國也有頻頻派出使臣去見李治,為的,就是想要探探李治的口風,看看能不能自己臣服,然後遼國就放過他們。
李治也提前給他們放出風聲,他這遼國畢竟是窮苦之地,還有那麽多的百姓要養,除非對方能給出足夠多的利益,否則,壹切免談。
而且說起來……
當初妳們禍害我遼國百姓的帳,朕都還沒有跟妳們算呢。
倭國使臣心說,他們什麽時候禍害過遼國的百姓了?
當時那不還叫新羅嗎?
然而……
李治卻不管他這麽多。
除非倭國能每年都給他們進貢金銀,不少於多少萬斤,還有美女,不少於多少人,否則,到時候,他們就直接攻打到對方的飛鳥宮去。
倭國的使臣只能回去,然後把李治的話帶給對方天皇。
壹開始是十萬斤,金銀各五萬,只能說,這十萬斤,就是把他們天皇給砍了,也開采不了這麽多。
然後美女的話,每年要三千人。
說實話。
這個遼國的陛下是種馬麽,他享用得了這麽多的美女?
其實……
對方這怕是根本就沒有要談判的誠意吧!
隨著談判的深入,到了今年,隨著海軍也訓練好了,李治也是終於都下定了決心。
從今年起,他們就開始攻打倭國。
不過有壹說壹。
這渡海作戰,遼國是真的沒什麽經驗。
這萬壹翻船了,就危險了。
而且……
享受了這麽多年的太平日子,這高句麗、百濟跟新羅的軍隊還能不能打仗,又是另壹回事。
不過不管怎麽說。
這壹仗還是要打的!
只要火藥準備充足,而且從大唐招募壹兩萬的精銳士兵,這壹仗,應該也就不難打。
尋找了壹個出海不容易出事的季節,然後,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便朝著日本島進發。
春,三月。
萬艦齊發。
幾天的時間不到,遼國的軍隊便出現到了日本島上。
倭國的大海人天皇跟國內的大臣大駭。
怎麽連沿海灘構築的堅固的石墻,都沒能阻擋住遼國軍隊的步伐?
很快,對方便重新調集國內的所有軍隊,往遼國軍隊登陸的地方進發,進行防守。
毫無疑問。
倭國人的確是兇狠的。
只是……
壹開始他們的見識還是太少了,並不知道這火器的威力。
當他們跟李悠然壹樣,在集結著兵團,準備打群毆的時候。
就註定了,接下來他們必然是壹場慘敗。
果然!
炮聲壹響,光是這第壹、第二戰,倭國這邊的軍隊便損失慘重。
而且直接把他們給打得找不著北。
李悠然也是乘勝追擊。
直到後面,倭國的士卒終於都明白火器的犀利,他們這才稍稍地學聰明了些。
李悠然這邊,在每打下壹城後,也是讓士兵盡情地劫掠。
尤其是對於高句麗、百濟、新羅這些士兵而言。
因為不這樣做的話,就很難激發起他們的作戰意誌。
至於說軍紀會不會敗壞這些……
只能說,首先,妳得要能在戰場上活下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