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十三章 大軍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44

  最近壹段時間,洛陽有些風聲鶴唳,大群夏軍騎兵頻繁出現在新安、洛陽之間。
  朔方軍的兵力配置,大概是華州壹千五百步卒、潼關八千步卒、虢州五千步卒(新到的武威軍)、陜州五千步卒,此外還有兩千五百騎卒沿河巡視。
  其實最近這兩千五百騎兵基本固定在浢津不動了。
  他們都是單人匹馬的肉搏騎兵,實在不是銀槍、鐵騎那種遊騎,活動能力太弱了。
  就和鐵林軍軍屬騎兵壹樣,為何要配屬給步兵,壹起行動呢?因為離了大隊人馬,單靠自己,行軍速度比步兵還慢。
  騎馬走壹陣,就要休息很久,要餵食。從華州到洛陽這段路,如果中途沒有補給點,全靠自己攜帶,那肯定步兵先到。
  當然現在中途設有補給點,騎兵的速度可以大大增加,但時間長了,戰馬仍然會掉膘,乃至倒斃。
  徐浩帶著數千騎,從華州出發,急行軍。
  第壹天就過了潼關,抵達閿鄉驛,行軍速度傲視步兵。
  第二天距離下降了壹些,只抵達了桃林塞。
  第三天本來計劃抵達陜州,事實上半途就跑不動了。
  第四天,馬不肯跑了,只能牽著馬慢慢走路。
  後世19世紀普魯士軍隊甚至規定,步兵行軍十天,就要停下來等壹等騎兵。
  當然,如果有備用馬換,速度可以大大提高,但他們沒有,不是裝備不起,馬的飯量太大,吃喝太厲害了,養不起。
  鐵林軍三千騎,馬肯定不止三千匹,但也不會給壹人配雙馬,這成本在草原上可以承受,到內地承受不起。
  妳不愛惜馬匹,跑死馬,當然也可以速度更快,但真沒那個必要。
  大群騎兵出現在非草原地帶,必然會有壹個超大的後勤補給基地。
  尤其是在他們無法攻城攻寨獲取裏面糧食的情況下,活動範圍是非常有限的,總是在這個基地附近轉悠。
  農耕地區,草場首先就少,上面長的草也多半不適合餵馬。
  堅壁清野,對騎兵是有效的。人可以餓肚子,馬不行。
  若是野外沒法放牧,這馬就走不了,必須餵糧食,那就離不開補給基地。
  之前銀槍都奔襲洛陽東北,壹人雙馬,馱載了部分糧豆,就是為了預防野無所掠,又找不到適合馬吃的牧草救急這種情況——當然光餵牧草也不行,只能救急。
  朔方軍的騎兵頻繁出現在新安、洛陽之間,那只說明壹件事,他們的大營往前推進了,讓騎兵能夠夠得著這片區域。
  如果張全義膽子夠大,帶上洛陽城裏的這五千多衙軍、州兵,以及數千屯田兵,全軍出擊,攻這個補給基地,壹旦成功,就能把朔方軍的騎兵威力廢掉大半,因為邵樹德手頭幾乎沒幾個能打的步兵。
  但他終究不敢,葛從周壹開始也弄不清虛實,現在再想打,也晚了,因為鐵林、天柱、天雄三軍已經過了陜州,橫山黨項萬余人也即將抵達陜州,離石壕寨大營只有兩天的路程。
  這就是邵大帥騎兵多的優勢了,妳都不知道對面的虛實,根本鬧不清他有多少兵力。以為很多,其實不然。
  當然葛從周在二崤山設寨也是有作用的,至少讓邵樹德的大營不敢往前移動,因為沒有兵力留守後路,看住崤山上的汴軍營寨。
  現在他已棄寨而走,華州兵兩千人據守了這片區域。
  這些兵,短時間內難堪大用,邵樹德也不打算帶他們東行了,繼續押運人員、物資即可。
  十月二十六日,走得最快的鐵林軍抵達石壕寨,第二天,又進抵乾壕寨。
  兩日後,大軍全部抵達,邵樹德在乾壕寨外的神雀臺下大閱諸軍。
  鐵林軍九千步卒、天雄軍五千步卒、天柱軍六千步卒、順義軍三千步卒,總計兩萬余人。
  橫山山民萬余眾,留守硤石縣那片復雜的地形,並且修繕舊有堡寨體系,以防萬壹。
  十萬步軍,能到前線的竟然就只有這麽多。
  長途遠征,何其艱難也。行百裏而蹶上將軍,誠斯言哉!
  “諸軍人賞錢壹緡、絹兩匹。”
  歡聲如雷,士氣大振。
  財貨,當然已經運走了,可能已到潼關,此時只能給軍票記賬。但軍士們早習慣了,因為邵大帥從來沒賴過賬。
  “全軍休整兩日,兩日後,順義軍當先開道,諸軍依次而行,經澠池,往新安、洛陽方向進發。”
  西邊的人口已經被擄走七萬多人,很難再找到了,現在只能去往東邊想辦法。
  鐵騎軍當天就出發了。
  壹人雙馬,壹匹騎乘,壹匹馱載各種物資。
  去掉各種零碎,大概馱載了百斤糧豆、奶酪、肉脯,差不多夠人和馬十天的消耗。
  也就是說,他們理論上可以前出大軍五到十天的路程,但壹般是五天,因為距離長了,馬跑不動。
  戰馬就壹匹,馱馬不堪大用,速度也慢,也沒法拿來代步,壹般情況下馱馬都是放在營中的。
  所謂的壹人雙馬,並不是壹人兩匹戰馬。
  最奢侈的豹騎都壹人三馬,那也只有壹匹戰馬,另有馱馬壹匹,馱載甲具、器械和其他壇壇罐罐,壹匹騎乘用馬,平時代步,因為舍不得騎戰馬。
  豹騎都的活動能力同樣非常有限,不是馬力夠不夠的問題,主要受限於糧食。
  除非像蒙古人壹樣,壹人五到十匹馬,那倒是可以有不止壹匹戰馬。
  與敵人廝殺,兩匹、三匹戰馬都帶在身邊,那感覺就不壹樣。
  從乾壕寨大營出發,他們的最遠活動距離就在洛陽周邊,再遠就走不動了,除非能就地補充糧食。
  想奔襲鄭州,首先得保證沿途有兵站供給,或者能夠從鄭州百姓那裏劫掠到糧食。
  前次銀槍都奔襲到偃師壹線,若不是搶了部分汴軍夫子,回程的糧食在哪,也是個問題。
  這次銀槍都從河北奔襲郝振威、馮霸,為何不沿路返回呢?糧食不夠啊,必須要過河蹭壹蹭折嗣倫。
  戰馬如果是核動力的,且不會損壞,邵樹德敢從潼關壹路奔襲到朱全忠面前——前提是不被他的步兵阻擋。
  更何況也沒這個必要。國朝的河南,水系發達,航運傳統深厚,都是百余年來花了大力氣開挖的運河。陸地運糧,只是朱全忠的補充,有沒有影響不大。
  梁、晉爭霸時,李存勖也是趁冬天大河上凍,汴軍水師無法出戰之時過河。
  有些人打仗,從來不計算距離,不考慮後勤的,也不會想能不能做到這壹點。
  草原和中原,完全是兩個地理環境。本方統治區和敵方境內,又是兩個概念。
  堅壁清野,是限制騎兵活動範圍的最好方式,比種樹、挖壕溝之類的還有效。
  鐵騎軍出發後,等於遠遠地為大軍張開了壹層防護墊。即便東行時得到消息,朱全忠主力過來,有幾天時間緩沖,也完全來得及調頭。
  這就是朔方軍的優勢,有主動權。
  若沒這麽多騎兵,東行時就要擔心迎頭撞上敵軍主力,來不及撤退了。
  十月三十日,邵樹德親領步騎三萬余人東行,朝澠池縣方向開進。
  走之前,他還特地檢查了壹下附近的原野。
  各種空地上,已經種下了大宛苜蓿、遏羅祿草等雜七雜八的牧草,不知道能不能長起來。
  把牧草種子帶到中原來種下,這事聽起來啼笑皆非,但沒辦法。馬兒斷糧的時候,這玩意可以救急。平時不出戰的時候,也可以大幅度降低精飼料的餵養比例,減少開支。
  希望它們不會被人毀掉,生長時也能競爭過其他無價值的野草,越長越茁壯吧。
  十壹月初三,大軍抵達澠池縣,縣令金索出城相迎。
  “這便是忠順軍麽?”邵樹德馬鞭遙指在曠野中列陣的兩千步卒,問道。
  “回大帥,這便是忠順軍。”
  忠順軍,其實就是原澠池縣鎮兵、鄉勇,總共兩千。
  邵樹德沒給他們配備多好的裝備,因為不信任這支部隊。
  他敢肯定,只要自己流露出將他們遷移走,打包回靈夏的念頭,這些人立馬就會反,除非用屠刀將他們壓服,然後將其家人全部遷走。
  如此過個十年八年,大概心裏就會順過氣來,可為自己所用。
  到了第二代,就完全是自己人了。
  “東四十裏便是硤石堡,忠順軍的將士們可願為我奪下堡寨?”邵樹德站在金索身旁,他的話當然不可能讓忠順軍兩千官兵聽到,但這話本來也不是詢問,而是命令。
  硤石堡年久失修,估計也沒多少兵守禦,正好讓忠順軍練練手。
  打河南府的自家人,總要有第壹回的。只要動了手,邵樹德對他們的信任度又可以上升幾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