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侯

大司空

都市生活

李中易背靠假山,瞇起兩眼,漫無邊際地盯著北方的天空,心情異常沮喪。 上輩子,李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0章 議儲

逍遙侯 by 大司空

2019-5-20 19:54

  “下官拜見王爺。”
  私下裏的交情是壹回事,公開的場合見面,又是另外壹回事,所以,李中易彬彬有禮的對李瓊拱手行了禮。
  “哈哈,無咎,開封城內最近謠言四起,妳這個本地的父母官,可知曉?”李瓊摸著胡須,笑望著李中易。
  李中易心想,由於年事已高的緣故,深受柴榮的信賴的李瓊,已經很少參加常參的朝會,他今天的突然露面,顯然另有隱情。
  而且,謠言這麽快就傳到了李瓊的耳內,顯然,今天的朝會,要出大事。
  “回王爺,下官已經派人去抓那散布謠言的源頭。”李中易發覺,四周的官員們全都停下了腳步,默默著看著他和李瓊二人。
  大庭廣眾之下,李中易自然不可能泄露私下裏部署的內幕,他只是按照應有的責任,回答得四平八穩,滴水不漏。
  李瓊冷冷壹哼,說:“老夫不預國事久矣,宵小們居然如此猖狂,莫非是欺我大周無人麽?”
  李中易早就料定,李瓊的突然露面,必有蹊蹺。果然,李瓊今天來上朝,目的就是為了謠言的事。
  病中的柴宗訓,其準太子的地位如果出現動搖,朝局肯定不穩。首先受損的就是柴榮本人,其次是符家,至於李中易這個準太子之師,自然也沒有任何好處。
  李中易淡淡的說:“多事之秋,宜用重典。”他的資歷遠不如的李瓊,狠話點到為止,也就足夠了。
  通俗的說,權力是皇帝給的,威望卻需要自己去樹立。
  這時,韓通的大嗓門突然傳入李中易的耳內,“他奶奶的熊,誰敢有非份之想,老子剁了他全家。”
  李中易瞇起兩眼,看了眼目露兇光的韓通,他不由暗暗壹嘆,還真是壹語成讖。在趙老二奪位的過程之中,制造的唯壹血案,就是宰了韓通的滿門老小。
  盡管,李中易對韓通的為人,不太感冒。可是,韓通用全家老小的生命,回報了柴榮對他的重用和信賴,就這壹點來說,姓韓的,的確是條好漢子,只是時運不濟罷了。
  早朝前,出現了二李壹韓的小插曲,在場的文武百官們,心裏大多有數,風暴即將席卷整個朝野。
  這時,在場的監察禦史,主動站出來,厲聲喝道:“大殿之前,不得喧嘩,吾必彈劾汝等不檢點的大臣。”
  監察禦史,不過是皇帝敲打重臣的棍子罷了,棍子高高舉起,是否落下,或是打多重,只有柴榮才有決定權。
  李中易、李瓊以及韓通,也都沒把監察禦史的咆哮,當作壹回事,頂多也就是罰錢而已。
  在這個時代的官場,所謂的貪汙啊,受賄啊,喝花酒之類的行為,都屬於小節,只要不是做得太過於肆無忌憚,皇帝都可以優加包容。
  站隊正確,或者說是政治正確,才是身為朝廷重臣的第壹要務。和皇帝陛下始終保持壹致,官運絕對亨通,前程註定無量。
  反之,妳如果遭了皇帝的嫉恨,哪怕妳是舉世無雙的能臣,距離掉腦袋的那壹天,為時不遠矣。
  監察禦史的攪局,早在李瓊的預料之中,他的目的既然已經達到了,順勢收了手,回到了超品的重臣行列之中。
  進殿之後,李中易這個二品大員,已經有資格站到群臣們隊列的第壹排。不過,李中易的資歷尚淺,具體的站位,依然最靠近殿門。
  李中易在隊列中站穩之後,視線的余光告訴他,身後有許多人正盯著他的後背。
  嘿嘿,沒辦法,人比人氣死人,李中易如此的年輕,就已身居高位,遭人羨慕嫉妒恨,乃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這年月,柴榮說李中易行,李中易即使不行也行。
  更何況,李中易東征高麗,立下赫赫的滅國之功;西伐黨項,打殘了拓拔家的割據勢力,使大周帝國獲得了戰馬來源地。
  另外,李家和皇家共同經營的皇商事業——逍遙津集市,已經成了整個大周帝國,最大的財源之壹。
  毫不誇張的說,雖然商稅提高到了十五抽壹的水準,可是,由於逍遙津商品批發市場的巨大集散作用,商家,尤其是走水運的商家們,非但沒有虧本,反而比以前賺得更多。
  大周和北宋都選擇定都開封,除了政治角力的因素之外,其實,也和開封城水運異常之方便發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汴河通黃河,大運河又是連接著江淮和黃河流域的經濟紐帶,水路運輸不僅載貨量大,而且方便快捷,比之需要耗費無數人力畜力的陸路運輸,成本低得太多。
  由於是唐修隋史,正史上的隋煬帝楊廣,被唐朝的皇帝抹得壹團漆黑,否則的話,怎麽反證唐代隋的偉大光榮正確呢?
  除了好大喜功之外,楊廣最主要的錯誤,就是在征高麗的時候,將三十多萬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的精銳府兵,喪失殆盡。
  朝廷所掌握武力的嚴重衰敗,導致各地門閥生出異心,群雄並起,從而葬送了來之不易的大隋江山。
  可是,楊廣主持修通的大運河,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直到滿清中後期,大運河都壹直發揮著重要的抽南方經濟之活水,補北方資源不足的巨大作用。
  大壹統,除了中央暴力的強大之外,更重要的是,經濟上不能讓地方諸侯坐大,這就必須要抽地方的血。
  尤其是在北宋深度開發了江南之地後,江浙等富庶之地的稅賦,壹直都很重,直到紅朝時期,也是如此。
  李中易實權雖大,資歷卻很淺,所以,他穩穩當當的站在隊列之中,手捧白玉制成的象芴板,默默的站在人群之中。
  “陛下駕到。”伴隨著內侍尖厲怪異的高唱聲,柴榮含笑出現在了殿內,他緩緩的登上高階,坐於龍案之後。
  “臣等恭請陛下聖安,吾皇……”
  按照周制,政事堂的相公以及樞密院的樞使們,即使在公開場合拜見皇帝,都只需要深揖行禮,以示優遇重臣之意。
  政出都堂,以顯宰相之威。李中易雖是二品大員,卻需壹揖到地,待遇方面比相公們,差距不小。
  等柴榮不鹹不淡的說罷場面話之後,範質這個首相,照例率先出班,朗聲奏報說:“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日出東方,江淮之地,竟有祥瑞……”
  因殿中侍禦史在側,群臣不敢交頭接耳,不過,氣氛卻也變得異常詭異。
  李中易根本就不信祥瑞那壹套讖諱之說,他微微瞇起兩眼,仔細聽範質的胡謅。
  到最後,李中易終於弄明白了,範質所謂的祥瑞,不過是壹頭基因變異的純白色老虎罷了。
  昨日剛出現關於柴宗訓危在旦夕的謠傳,今日,範質就端出“祥瑞”來說事,由此可見,柴榮對於柴宗訓這個嫡子的重視程度。
  實際上,如果不是李中易的橫空出世,得了瘧疾的柴宗訓,基本上,就是個九死壹生的悲劇性結局。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幕後主導謠言的某些人,料定柴宗訓沒有生還的可能性,也確實有著紮實的判斷依據。
  只是,歷史的走向,因為李中易的出現,發生了蝴蝶效應,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柴宗訓,註定不會死於瘧疾,李中易這個東宮之師,做定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我大周萬世壹系,江山永固,乃是承天受命。”李瓊不愧是政壇不倒翁,等範質的話音剛落,他已經出班道賀。
  李中易眼力不錯,他從側面看過去,隱約瞥見,李瓊已是老淚縱橫,其拳拳忠誠之心,天日可表。
  見了李瓊說唱俱佳的表演,李中易暗暗自愧不如,嘿嘿,這只老狐貍如果到了美利堅的好萊塢,壹定完虐各類超級影帝。
  有了李瓊的帶頭,群臣們紛紛下拜,道賀之聲,震耳欲聾,直沖九天雲宵。
  李中易混在重臣的行列之中,有樣學樣的山呼萬歲,天佑大周!
  等這幕大戲臨近演完之後,李中易堪堪回到班列之中,就聽柴榮忽然嘆了口氣,淡淡的說:“朕近日始終覺得肩膀發酸,腿腳發麻,批閱奏章的精力,大不如往日。”
  到了這個時候,李中易如果還看不明白柴榮的心思,那他簡直就是個政治白癡。
  天下至尊,最想做的事情,除了壹統河山,乾綱獨斷之外,就是萬壽無疆。
  柴榮公開說他自己,精力不濟,除了特殊的目的之外,再無第二種可能性。
  李中易確實沒有想到,他昨天在宮裏的時候,柴榮並沒有向他暗示,今日就要提出立儲之意。
  因事發突然,李中易的確有些錯愕,柴榮壹意孤行,想立柴宗訓為太子,本無可厚非。
  只是,柴宗訓這個小娃兒,尚在重病之中,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柴榮的這個搞法,很難不引起群臣們的非議。
  不過,李中易轉念壹想,正因為關於柴宗訓的謠言四起,也許才是柴榮當機立斷,痛下決心的助推劑?
  站在李中易的立場之上,柴宗訓壹旦被正式立為太子,他這個太子少保,搖身壹變,就成為名正言順,名至實歸的太子之師,好處自然是大大滴。
  太子之師,和普通皇子之師,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普通皇子,不過是等著被養廢掉,混吃等死的皇室成員罷了。
  由於身體裏流淌著皇族的血脈,普通的皇子,對於皇權最具有威脅性,他們壹般都需要夾緊尾巴做人,稍有不慎,就會被父皇或是皇兄皇弟,砍掉腦殼。
  當然了,成年的皇太子,也很容易因為勢力的膨脹,被皇父所忌憚,掉腦袋的也不少。
  柴宗訓今年僅僅七歲而已,距離成年懂事,暗中培植黨羽的時間段,還異常之遙遠。
  即使柴榮沒有突然暴死,李中易這個太子之師,在柴宗訓未及弱冠之前的處境,也十分安全。
  “陛下春秋正盛,日禦十數女,何來精力不濟之憂?”
  這時,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李谷李相公突然跳了出來,壹邊大聲疾呼,拼命向柴榮表達忠心,壹邊卻又極力反對柴榮馬上立儲。
  李中易就知道,立皇太子這麽大的事情,肯定有人會站出來竭力反對,只是,他確實沒有料到,這個人居然是李谷。、
  難道說,柴榮竟然事先沒有和他所重用的宰相們,打個招呼,達成壹致的意見?
  李中易想到這裏,暗暗搖頭,李谷的地位雖為次相,卻也是頗受柴榮看重的宰相之壹。
  在政事堂之中,首相範質自不必說,除了已經故去的王樸之外,他最受柴榮的信賴。
  前次相王溥,因為辦差連續出了幾個大錯,被柴榮的貶去做了樞密使。
  李中易思來想去,始終認為,柴榮想立太子之事,李谷絕對不可能事先不知情。
  至於李中易本人被柴榮瞞著,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他的職官之中有個兼差,正是太子少保。
  如果,由李中易主動出面倡議立太子,那簡直就是壽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李谷率先出頭反對之後,果然有不少人跟進,這些人的理由千奇百怪,還真是說啥的都有。
  李中易壹直默不作聲,他的身份實在太過尷尬,說啥都是錯。此時此刻,萬言萬當,不如壹默,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按照李中易自己的猜測,幾乎不怎麽上朝面君的開平郡王李瓊,既然就在殿內,顯然,到了合適的時機,他自然會說話的。
  果然,等群臣們唧唧喳喳的說完意見之後,李瓊挺身而出,他瞇起兩眼,掃視了全場壹周,冷冷的說:“陛下乃是明君,如果早早的訓導太子為政之道,我大周之江山社稷穩如泰山,諸位完全不必多慮。”
  李瓊說的是啥,李中易並沒有用心去聽,他此時的註意力,壹直集中在壹個人的身上——宋州節度使、殿前司副都點檢趙匡胤。
  柴榮只要不是突然暴病身亡,留下幼主繼位,李中易絕對是個純得不能再純的忠臣。
  就算是超級野心家趙老二,也都必須夾緊狼尾巴,乖乖的聽話,不敢露出絲毫的反意。
  按照李中易自己的判斷,趙老二這個時候,應該沒有篡位之心。
  只是,剛才群臣們出現嚴重分歧的時候,趙老二為啥壹言不發呢?
  李中易略微壹想,立即明白了趙老二的心思,他心說,趙老二能夠最終篡位成功,上佳的偽裝功夫,不得不說很具有迷惑性。
  和李中易這個開封知府不同,趙老二是典型的軍中重將,手握龐大的兵權,他的壹舉壹動,都會格外的受人關註。
  再過若幹年,銳意直搗黃龍的嶽飛,之所以被趙構和秦檜聯手殺害,除了嶽飛是武將,有重兵之外,還有三大異常犯忌諱的事情,從而引來了殺身之禍。
  其壹是,嶽飛的兵馬,都是自己招募,自己訓練的部下,美其名曰:嶽家軍。
  嘿嘿,嶽飛有兵,卻不聽朝廷的號令,需要十幾道金牌,才能招回,妥妥的野心家、大軍閥嘛!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壹點,嶽飛壹直主張迎二聖還臨安。
  問題是,趙構的老爹和親哥哥都回來了,他還坐得穩皇位麽?
  其三,嶽飛身為武將,居然公開上奏章給趙構,呼籲早立太子。
  好家夥,那個時候,趙構正當盛年,雖然逃命的時候,那話兒蝦出了毛病,膝下暫時無子,誰又敢說將來就壹定沒有兒子呢?
  從嶽飛的悲劇,李中易總結出壹個關鍵問題,性格還真是決定命運!
  人家趙老二同樣手握重兵,卻裝出比誰都忠心的模樣,可謂是欲取先予的典範陰謀家。
  就在李中易有些走神的當口,李瓊突然壹聲暴喝,厲聲質問殿內的所有人:“莫非汝等別有心思不成?哼哼,老夫雖然年紀大了,可是,上馬提刀,誅殺逆賊的本事,卻壹直沒忘。”
  就在這時,趙匡胤突然邁開大步,竄了出來,站到大殿的正中,怒目橫視著群臣,陰冷的說:“敢有異心者,只要皇命壹下,某家必誅其滿門。”
  李中易默默的註視著趙老二的壹舉壹動,心中同時替他的真切表演,鼓掌叫好。
  趙匡胤站出來,恐嚇群臣的時機分寸,拿捏得異常精準,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而且,趙老二的表達裏邊,頗有玄機,言外之意是,他雖然掌握著刀把子,卻要聽從現在的柴榮,將來的柴宗訓的號令。
  話說得漂亮極了,態度表得也異常之鮮明,好壹個政治權謀高手!
  趙老二這壹站出來不打緊,掌握著實際軍權的,柴榮的心腹勛貴集團成員們,包括慕容延釗在內,全都紛紛表態。
  武將們的喊打喊殺,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來說,威懾力十足!
  此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立太子這麽大的事,搞得仿佛兒戲壹般,壹直在暗中觀察的李中易,心裏卻明白,柴榮這麽做,絕不可能是臨時起意的莽撞之舉。
  試想,柴榮統帥大軍北伐之時,後方的開封老巢,突然起了重大變故,天知道要耽誤多少軍國大事?
  而且,柴榮選擇開封城內謠言四起的時機,公開宣布立儲君,其實就是用最強硬,也是最鐵血的態度,猛烈的反擊幕後搞陰謀的人:不要癡心妄想!
  自古以來,雄才大略之君,大多數情況下,都有準確的局勢判斷力。
  越是妖風驟起的時候,就越要用雷霆萬鈞的手段,將禍患掐死在萌芽狀態,免留後患。
  柴榮的大局感和決斷力,簡直是棒極了,比李中易想象中的好,還要好不少!
  就在李中易以為大局已定,立太子之事,已近尾聲之時,沒有任何征兆,李重進突然當眾點了李中易的名,“李中易自己都是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他做太子之師,微臣以為萬萬不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