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謚
大楚懷王 by 臘月青梅子
2019-5-21 20:10
莊子看著前方齊國的方向,道:“齊國的稷下學宮,乃是天下道家的中心,小友若是想要在道家的治國理念上再進壹步,恐怕也只有稷下學宮能幫助妳了。”
“我之所學,對妳來說,恐怕幫不上忙。可惜,要是我的好友惠子未死,倒是可以將惠子介紹給妳,妳和惠子倒是有很多相通之處。”
莊子是宋國蒙城人,是當代道家學派的名人,名傳天下,昔日楚威王聽聞莊子的名聲,曾經派遣三位大夫邀請莊子出山相助,但是被莊子拒絕了。
莊子和惠子惠施是好友,兩人對生活的態度截然相反,但不知道怎麽回事,兩人就成了至交好友。
頭上插鳥毛的人,是楚國道家學派的鹖冠子。
鹖冠子聞言惋惜道:“惠子之名,學生早有耳聞,可惜緣分不足,學生數年前趕到魏國時,惠子已然故去,未能得緣壹見。”
鹖冠子具體叫啥,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因為他喜歡在自己的頭上的帽子上插兩根鹖雞的羽毛,加上他本人師從於道家學派,而被周圍的人取了壹個外號鹖冠子,他自己也認為這個名號不錯,在外遊歷時就自稱鹖冠子。
鹖冠子早年從楚國出來外出遊歷,不久前經過宋國,知道莊子的名聲,就前來拜訪道家的前輩莊子。
這壹次的拜訪,對鹖冠子來說,算是長見識了,莊子的思想和他所學的道家入世理念,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道家思想。
莊子崇尚自由天道,思想天馬行空,講究天人合壹,發展了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和當前道家的主流不同,莊子是壹個隱士派。
和莊子交流壹段時間後,鹖冠子深深的被莊子所折服,甚至在和莊子交談中,有那麽壹瞬間,想要和莊子壹般,歸隱山林的念頭。
可能因為鹖冠子還年輕,還沒有施展胸中抱負的緣故,鹖冠子立即掐滅了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不好的苗頭。
莊子自然看出了鹖冠子內心的矛盾,而且在交流中察覺鹖冠子在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的學說上,都已經有了極高的造詣,加上初見鹖冠子時,他那種積極入世的態度,於是讓鹖冠子前往齊國稷下學宮壹遊。
現在的稷下學宮,鄒衍、田駢、接子、環淵等人,都是稷下學宮道家的宗師。其中鄒衍脫胎於道家,發展出陰陽家。加上不久前去世的慎子(慎到),這個同樣脫胎於道家,但是卻是法家創始人之壹的道家宗師(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別是法家法術勢的大宗師)。
稷下學宮的道家,可謂是人才濟濟兼容並蓄,各種學說全都有(孟子已哭暈在廁所,面對這壹票道家宗師,自己本事再強,單嘴難敵眾口,哪怕極得齊宣王信任,儒家在齊國始終打不開局面,齊宣王對孟子的建議,總是覺得孟子說的極有道理,但是從來不采納。)。
正是因為如此,莊子才勸鹖冠子啟程前往齊國。
因為雖然同屬道家,但是鹖冠子和莊子道路卻是不同的兩條路。
鹖冠子所學全是出世治國的道理,是關於治國的策略和方法,而他本人已經遊歷過秦楚韓魏四國,剛剛從魏國出來,打算借道宋國拜訪莊子後,前往齊國。
結果遇到莊子後,鹖冠子就被莊子帶偏,陷入迷茫之中。
直到壹天前,莊子勸說鹖冠子前往稷下學宮,才讓鹖冠子下定決心。
鹖冠子拱手行禮道:“送人千裏,終有壹別,先生請止步,學生告辭了。”
“好,壹路小心。”
莊子目送鹖冠子離去後不久,莊子的兒子氣喘籲籲的跑過來。
莊子問道:“出了什麽事?”
“父親,剛剛從楚國傳來的消息,楚國令尹昭陽不久前去世了。”
“昭陽去世了?”
“是的,父親,是昭陽之子派人通告的消息。”
得到兒子的肯定回答,莊子向鹖冠子離去的方向看了壹眼,見鹖冠子的身影已經消失在視野中,不由搖頭道:“可惜了。”
“走吧,準備壹下,我們回楚國參加令尹昭陽的喪禮。”
楚國。
熊槐因為昭陽之死,罷朝三日,並且在楚宮中全面禁止歌舞,以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第四天,朝議再次召開,因為不是大朝議,只有幾個重臣參加。
今天的朝議內容,大臣們都心中有數。
“拜見大王。”楚王到來後,群臣禮畢。
景鯉第壹個出列,向楚王進言。
“大王,令尹昭陽伐魏攻齊,戰功顯赫,舉賢任能,於國有功。今令尹昭陽已死,但此情不可滅,請大王賜謚號。”
`謚號形成於西周,是天子死後,繼位國君對前任的評價。
而在西周晚期,諸侯以及重臣死後也開始有謚號,諸侯謚號很常見,但是大臣擁有謚號就很少見,壹般都要有大功勞才可以。
昭陽對楚國的功勞,已經足夠獲得壹個謚號,故而這幾天來,景鯉壹直在思考究竟給昭陽什麽謚號。
關於謚號,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很重要的,關系到壹個人壹生的評價,需要十分慎重。
對於謚號的重要性,楚國以前就發生了壹起很出名的事情,可以進行說明。
昔日楚成王年老病重,打算把自己的太子換掉,不想太子商臣先下手為強,發動兵變,要做掉楚成王。
面對太子的武力相逼,強行給自己送終,楚成王只好去死,但是臨死之前,想問問太子給自己謚號是什麽,以了卻自己最後的心願。
商臣回復楚成王,謚號是靈(德之精明曰靈,亂而不損曰靈,這是壹個好壞各占壹半偏向惡謚的謚號。)
死亡進行到壹半的楚成王,壹聽是這個謚號,就停止自殺,瞪大眼睛看著商臣,不肯去死。
商臣見自己父王不肯自殺,自己也不願意動手親手弒父,最後沒辦法,只好改謚號,改成謚號成(安民立政曰成,通達強立曰成,這是壹個上等謚號)。
楚成王得知自己的謚號是“成”時,終於松了壹口氣,最後遺憾的自縊而死。
楚成王是唯壹壹個還沒有死,就知道自己謚號的國君(自己給自己起謚號的不算)。
從這裏可以知道,在春秋戰國,人們對謚號,是十分重視的。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人死之後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墳墓,也就只有謚號了。
所以令尹景鯉,才會率先向楚王提出,替令尹昭陽請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