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懷王

臘月青梅子

歷史軍事

“如果上天再給我壹個重來的機會,我壹定不會禽獸不如,而要做壹個貨真價值的禽獸。”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九十五章 公信

大楚懷王 by 臘月青梅子

2019-5-21 20:10

  郢都楚宮。
  宮殿中,陳軫正在向楚王匯報各地種植麥米的情況。
  聽著聽著,熊槐的臉就黑了。
  壹旁的景鯉和鬥由臉色也很不好看。
  麥米的種植情況很不好,麥米的價格雖然都上去了,但是百姓壓根就相信楚王會用這麽高的價格收購只能用來救急以及餵牲畜的麥米。
  即便是面粉的名氣已經傳便天下,但是百姓依然不信,因為面粉只有貴人才能吃得起,普通人基本上都吃不上,但是天下貴人才多少,最多的還是普通人。
  普通百姓會吃面粉?
  因此面對楚王的宣傳引導,大多數人全都是將信將疑,為了以防萬壹,也勉強重了壹些。
  多則十幾畝,少則五六畝。
  楚國上下不知道的是,百姓即便是種了麥米,種植的方式,大都和粟米的種植方式差不多,馬馬虎虎過得去。
  只是麥米能與號稱“只有枯死的竹子,沒有幹死的粟米”的抗旱專家粟米相比嗎,這樣子種出來的麥米,其產量可想而知。
  陳軫見楚王的臉已經臭了,忙道:“大王,我們楚國這裏還是有壹個好消息的。”
  “臣得到消息,在淮南的壹個縣的百姓在粟米收獲以後,種植了大量的麥米,種植量,只比粟米少三四成,超過粟米的壹半了。”
  熊槐擔心這是陳軫在安慰自己,不由得懷疑的看著他道:“果真如此?”
  陳軫點頭道:“大王,千真萬確,臣不敢欺騙大王。”
  熊槐頓時松了口氣,暗地裏自我安慰道:“看來寡人的人品還是有人相信的嗎!並不是所有的楚國百姓都認為自己的楚王會欺騙他們。”
  “只···”陳軫看到楚王臉色變好,立即把接下來的話全都咽了下去。
  熊槐笑道:“賢卿所說的是哪壹個縣,出現這種情況,其縣令必然是壹個德才兼備的賢士。”
  陳軫張了張嘴,半響才道:“回大王,是庸縣。”
  “庸縣?”熊槐懷疑的看著陳軫道:“寡人記得這庸縣是莊辛用了安置淮北的貧民的吧!”
  得知是庸縣的壹瞬間,熊槐懷疑莊辛或者庸縣的縣令把自己用來支持移民的糧食給吞了,要不然那些遺民怎麽會大規模種植麥米呢!
  連自己本國的老百姓都不相信自己這個楚王,更何況是剛剛成為楚國百姓的齊國人,這不合常理。
  見陳軫點點頭。
  熊槐語氣平靜道:“寡人記得莊辛曾向寡人回報,已經妥善安置庸縣的移民,每家每戶都分了田,而且還支持了相當壹部分口糧,有這麽壹回事嗎?”
  陳軫再次點點頭。
  熊槐問道:“既然百姓有足夠的口糧,為何還是種植如此多的麥米,可是其中另有隱情,卿可知道是怎麽回事。”
  陳軫壹聽楚王懷疑其中有黑幕,開口替莊辛辯解道:“大王,據臣所知,庸縣的遺民基本上全都發放了足額的糧食,之所以大規模種植麥米,是因為···是因為聽說麥米價格很高。”
  許行回到楚國的消息,陳軫自然知道,但是陳軫更知道當年許行跑到滕國,可是引起楚王大怒的,滕國因為許行和孟子的緣故,投向了齊國的懷抱。
  陳軫擔心楚王腦袋壹熱,就把許行給砍了或者把許行給逼走了,這對楚國來說,是壹大損失。
  壹旁知道詳情的景鯉,聽到陳軫的話,沈默以對。
  “麥米價格很高?”熊槐不信,呵呵笑道:“麥米的價格自然是很高,但是也要百姓相信才行。”
  熊槐看著陳軫道:“卿又何必吞吞吐吐,寡人要聽真正的原因,為何百姓會相信呢。”
  陳軫呢喃了壹會兒,嘆氣道:“大王,滕國滅亡後,許行聽說楚國在淮南贈送耕種田地,邊帶著近百門人弟子到了庸縣,而且粟米收獲以後,帶著門人種起麥米,庸縣的百姓聽說聖人也在種麥米以後,便紛紛種上麥米。”
  “······”
  還以為自己的人品還沒有破敗到舉國都不信的程度···
  結果卻是因為許行的緣故,這是還沒有許行的號召力高麽···
  熊槐壹聽說這事與許行有關,胸膛頓時莫名起伏。
  陳軫壹見楚王好像要生氣,立即勸道:“大王息怒,大王···”
  熊槐壹只手制止陳軫,壹只手摸著自己的胸口,暗道,這是被前任影響了麽···
  頓了頓,熊槐笑道:“好,好壹個許行,這是壹回到楚國就給寡人送上了壹份大禮,當記壹大功。”
  說著,熊槐再次皺起眉頭道:“雖然庸縣種植了大量麥米,但是楚國有這麽多的縣,區區壹個庸縣,實在是杯水車薪,太少了。”
  “太府尹。”熊槐看著壹旁的鬥由道:“如果我們在將麥米的收購價格提升數成,不知是否可行。”
  鬥由還沒有說話,景鯉率先反對道:“此事不可行。”
  見楚國看過來,景鯉解釋道:“大王,如今的麥米價格已經很高了,之所以會出現現在的這種情況,這是因為百姓不相信的緣故。”
  “如果百姓不信,哪怕我們再將麥米的價格提高十倍,百姓還是不相信,依然不會種植麥米。”
  “況且糧食不比其他,谷賤傷農,谷貴亦傷農,對於國家來說,最忌諱的就是糧價大漲大跌,壹旦如此,恐怕會造成百姓遲疑恐慌,這對楚國不利。”
  鬥由亦反對道:“大王,麥米的價格漲到粟米價格的壹倍,這已經是我們楚國的極限了。”
  “先前大王準備的十幾萬金,如今收購各國的麥米已經花出去了不少,即使出售面粉賺了不少,但是遠遠不夠本錢所用。楚國的封君們都是自己舂制面粉使用,而三晉則是抵制面粉,哪怕三晉的貴人偷偷摸摸的食用,但也還是太少。唯壹歡迎面粉的齊國,卻禁止面粉入境。”
  “如果明年麥米成熟之時,價格從六十四錢慢慢跌回三十錢,那麽我楚國把今年的稅收搭進去,還是有余力的。若是麥米漲到百錢或者八十錢以上,大王,請恕臣無能,只能壹口氣將麥米跌回三十錢。”
  熊槐聞言長嘆壹口氣,雖然這種情況與麥米的價格高低沒有關系,但是自己就是覺得是自己缺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