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13章 荀彧獻計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令君?”天子輕叩書案,提醒了壹句。
  荀彧突然驚醒,連忙向天子致歉。他本想提醒天子南陽木學堂祭酒是女子,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壹是這未免有些丟臉,二是太匪夷所思,就算他不在乎,天子也未必承認,說不定以為他在推脫。錦甲嘛,聽起來就像是女人做的事。
  “就依陛下所言。”
  天子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在窗戶陽光的映襯下,散著自信的光芒。“令君,不管怎麽說,百工終究是鄙事,不值得令君花費太多的心思。令君有良平之才,當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臣愧不敢當。”
  天子笑道:“令君,估算時日,孫策的報捷文書該到了。朝廷當如何處置,該拿出壹個章程了。令君可有計較?”
  荀彧打起精神,拱了拱手。“陛下,蔣幹所言雖不可全信,可是從情理分析,亦離實情不遠。兩軍交戰,耗費錢糧驚人,尤其是孫策入主豫州以來連年征戰,去年又遭受大疫,府庫空虛在所難免。孫策推行新政,對民生的確有益,可是他投入甚夥,據臣打聽到的消息,他欠南陽工坊的稅賦少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已經難以為繼。其他地方的情況可能會好壹些,但也不容樂觀。”
  天子微微頜首,輕輕的嗯了壹聲,卻不說話,目光炯炯地看著荀彧,示意他繼續說。
  “孫策此舉並非隨意為之,而是大有深意。臣敢請為陛下言之。”
  天子正身危坐,身軀更加挺拔。他向荀彧欠了欠身。“洗耳恭聽。”
  “孫策心性沈穩,遠逾同儕。他行事雖跋扈,卻處處以朝廷任命自奉,絕不授人以柄,所欠南陽工坊的賦稅皆以荊州刺史、南陽太守的名義行事。若朝廷只是討要賦稅,則杜畿、閻象則可以所欠太多,需要休養生息為名,拒絕如數支付。若朝廷撤換荊州刺史、南陽太守人選,則繼任者必負巨債,壹旦爭於立功,催討不當,必然引起南陽百姓反抗,與朝廷離心。此壹舉兩得之計也。”
  天子眉梢輕挑。“這麽說,荊州倒成了壹叢荊棘,無法下手。”
  “正是。”
  天子雙手攏在袖中,外面看不出動靜,袖子裏,手指輕扣,拇指互纏,轉來轉去,忽快忽慢。他看著眼前的荀彧,沈思良久。荀彧解釋得很清晰,他壹聽就懂,他不懂的是荀彧的心思。他本來打算趁著孫策力竭的機會或是拉攏周瑜、張纮,或是直接派人掌握荊州,可是聽荀彧這麽壹說,這荊州根本動不得,就算拿到手也無法得到錢糧。
  南陽是帝鄉,雖說那些世家沒落很久了,剩下的也被孫策趕走壹部分,可是壹旦朝廷收回,那些人很可能又會回來,討要屬於他們的產業,朝廷還不能不給,否則又和孫策有什麽區別?得不到錢糧,謀奪荊州的意義就去了大半,還要為此冒著與孫策發生沖突的危險,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沒有錢糧還怎麽西征,荀彧這是變相的諫止嗎?可這個方案他之前是同意了的,雖然有些勉強,現在怎麽又變卦了,是因為我重用劉曄、劉巴,卻將鐘繇轉左馮翊,威脅到潁川人的利益了嗎?
  “依令君之見,奈何?”
  “陛下,孫策取南陽是初平二年,袁術尚在,他就鼓動袁術殺戮南陽世家,侵奪百姓產業,其冬擊敗徐榮大軍,威名大盛,便壹股作氣,在南陽推行新政,短短數月便奠定南陽之日格局,其後數年,他雖不在南陽,卻時刻不忘控制,如蛛吐絲,節節纏繞,終使南陽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可謂深謀遠慮。陛下可曾想過,他為何如此大費周章?”
  天子眼神凝重起來,思索良久。“自是南陽南通八達,是兵家必爭之地。不管朝廷在洛陽還是長安,南陽都有控軛之勢。”他隨即又笑了。“令君,我明白了。對孫策來說,南陽不可須臾有失,是他的軟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壹點迫他就範。只要掌握好力度,不逼得他魚死網破即可。”
  “陛下舉壹反三,大漢中興可期。”荀彧接著說道:“人有所欲,必有所忌,孫策不肯放棄南陽,我們就用此來敲打他,讓他不敢貿然與朝廷決裂。兵法雲:強而示之弱,誘敵進也。弱而示之強,使敵不敢進也。陛下欲與孫策相安,則當示之以強,迫其俯首。”
  “孫策會不會反其道而用之,朝廷勢若騎虎,難以遽下?”
  “有這個可能,但可能性很低。”
  “為什麽?”
  “因為他非常清楚,壹旦與朝廷對壘,他得不償失。勝無所得,敗則壹潰千裏,舉目皆敵。兩害相權取其輕,唯有與朝廷相安對他的傷害最小。以些許錢糧貢賦換取朝廷對他的承認,他何樂而不為?”
  天子壹聲輕嘆。“如此壹來,他可就三分天下居其壹了,論財賦,甚至得其大半。”
  “陛下,妳忘了青州、徐州。”
  天子微怔,隨即苦笑。“是啊,青州、徐州也被他收入囊中了。令君,朝廷也要聽之任之?”
  “陛下有力量奪回來嗎?”
  天子啞口無言。
  “陛下,反者道之動,孫策力強,朝廷暫時無力制之,不妨反其道而行,使其更強,為天下所忌。他實力越強,無人可獨力制之,為求生存,只能依附於朝廷,朝廷才有借力的機會。若人人自行其事,朝廷何從周旋?”
  天子無聲地笑了。他若有深意的瞥了荀彧壹眼。“令君博古通今,循道而動,可謂聖之時者。”
  荀彧壹聲輕嘆。看天子這神情,他的建議其實並沒有超出劉曄為天子所做的規劃,只不過是勉強趕上了他們的步伐。天子嘴上不說,實際上已經打定主意效秦滅六國故事,又怎麽可能忘了連橫之策。
  “陛下謬贊,臣愧不敢當。”
  “如此,誰能為使者,與孫策壹較高下,奪食於虎口?”
  “光祿大夫楊彪。”
  荀彧話音未落,天子便笑出聲來。“令君,英雄所見略同。誰說妳守舊?三十而立,妳正當壯年,至少還能為朝廷效力三十年。有這三十年時間,妳我君臣並力,若是還不能中興大漢,那只能說大漢火德已終,非人力可為。屆時妳我歸隱南山,坐看天下風雲,也算是不枉此生,無愧於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