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浙東匹夫

歷史軍事

崇禎十二年五月十九,芒種。
蘇州太倉劉家港,壹座八進深的豪宅內。
月初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七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國姓竊明 by 浙東匹夫

2023-11-5 17:30

  七月十五中元節很快就到了。
  蘄縣縣衙內,沈樹人擺開了幾十桌樸素的宴席,宴請各縣官員和有頭面的士紳。
  眾人都知道,同知大人今天要聊軍糧攤派和減免租稅的事兒。
  好在那些豪紳,都已經團結在有後臺的袁忠義周圍,想好如何跟官府扯皮、搞“非暴力不合作”了。
  傍晚時分,袁忠義和幾十家士紳準時來到縣衙。
  “趙父母,江知縣,別來無恙,兩位真是勤政愛民吶,聽說新來的沈同知年少,沒少讓二位操心吧。”
  壹見到趙雲帆和江城這幾個知縣,袁忠義也不見外,直接跟他們套起了近乎。
  他遠房叔父是前任道臺,正四品的大員,還在黃州擊敗過馬守應。雖然已經調走了,可余威還在。他作為江西袁家的代言人,根本不用在知縣們面前謹小慎微。
  江城見狀,壹時也是有些唯唯諾諾,似乎又回憶起了當年被袁道臺壓制的日子。
  趙雲帆則明顯更有骨氣壹些,挺著腰桿正色說道:“袁公子,莫欺沈同知年少,他可是實打實的兩榜進士,施政也是真有本事的,不然也不會被吏部破格重用。
  今日之事,還請妳約束各家以大局為重,我盡量幫著周旋,好歹周全妳們雙方面子。”
  袁忠義聽了,心情便有三四分不悅。
  但趙雲帆官聲不錯,做事謹慎,當初袁繼鹹做湖北兵備道的時候,趙雲帆幫著籌措後勤頗有苦勞,袁忠義也就暫時不跟他計較。
  “看來這沈樹人有點本事,這麽快就讓趙雲帆折服了,壹會兒倒是不能托大。原先只聽說沈樹人很年輕,家裏又有錢,該是撒錢走門路弄的官才對。”袁忠義心中暗忖。
  客人很快就到得差不多了,沈樹人也恰到好處出現,眾官員和士紳連忙跟他見禮。
  沈樹人說了幾句場面話,然後就宣布開宴。
  眾人心情忐忑,總希望同知大人先把價碼挑明,他們才好安心吃喝。但沈樹人堅持不說,他們也只好食不甘味。
  不過,袁忠義等人很快還是察覺到了異常。
  今晚的席面看起來很樸素,酒水是很單薄的濁酒,已近乎醪糟。
  菜也是蔬菜為主,本地產的蓮藕、芋頭被變著法兒弄出了三五種做法,僅有的葷菜,也只是壹道雞、壹道魚。
  雞的數量比較少,每桌才壹只雞。魚倒是多些,壹桌能有好幾條,還是變著法兒烹飪了數種口味。
  其實,大災之年,這已經不差了,只是跟那些高高在上吸血豪紳的生活方式頗有落差。原先其他官員要攤派時,怎麽也會請好壹點。
  “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莫非是裝窮哭窮,逼我們多捐少收租?罷了,那咱也裝窮,就假裝平時在家連這些雞、魚都吃不到!”
  袁忠義為首的眾豪紳們都是這麽想的,於是假裝抓起雞肋啃得很香,又用筷子小心挑著魚肉細細品嘗。
  他們其實也想假裝吃魚吃得狼吞虎咽,但這不是怕被魚刺紮死得不償失麽,只好退求其次。
  “這雞肉好柴好幹,也沒什麽壹絲壹絲的嚼勁,跟吃豆渣似的,世上哪有這樣的雞?”
  袁忠義吃了壹口雞肋後,臉色不由自主就垮了下來。他家錦衣玉食,從沒吃過這麽又笨又沒纖維感的雞肉,壹時出乎意料,自然會露出破綻。
  其他豪紳也多半如此,入口之後都流露出難吃的神色,隨後才意識到應該假裝好吃、裝窮。
  他們唯恐露出破綻,嘗了之後紛紛偷偷擡頭觀察沈樹人。卻見沈樹人也是與民同甘共苦,吃的也是這種雞和魚,並沒有搞特殊化。而且沈樹人吃這種雞肉時,表情非常平靜,只有壹絲欣慰之色,看起來完全沒嫌肉柴。
  “這沈樹人表面功夫倒是有壹手嘛,聽說是蘇州首富之家,連這麽爛糟糟的雞都能面不改色吃下去。”眾豪紳對他的印象,也稍稍有點改觀。
  不過,這雞肉雖然難吃,很快眾人也發現了這種奇怪雞的另壹個好處——那雞肋上的肉著實是厚得可以。
  眾人連忙補救式裝窮,紛紛贊美:
  “古有楊德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話今日算是過時了,這雞肋上的胸肉可真是夠厚的,這壹只雞得多少肉呢。”
  “要不是在同知大人這兒,咱壹輩子也見不著這種肉質肥厚的美味啊!”
  吃著吃著,眾人似乎是為了彌補壹開始吃到印度雞時流露出的難吃表情,吃相也越來越難看。
  雞吃完後紛紛開始集中吃魚,同樣裝出狼吞虎咽的樣子。
  壹開始大家還怕被魚刺卡,演戲時還小心翼翼,但多吃幾口之後,很快就發現這種魚肉質肥厚,而且只有肋骨大刺,並不似其他鯽魚之類有細碎小刺。
  於是眾人演技更加誇張,不壹會兒就把桌上的羅非魚全部啃食殆盡,連魚湯都沒剩下。羅非魚的口感也確實可以,並不像剛才的印度雞壹樣只有分量沒有口味。
  沈樹人等大夥兒靜靜吃得差不多了,才開始說正事兒。
  他首先呵呵壹笑,旁敲側擊地說:“諸位,妳們都是黃州各縣排得上號的體面人,本官早就知道妳們錦衣玉食。
  不過,大災之年,連陛下在京城都節省開支、讓諸文武共度時艱,本官請客,也只好拿這些高產壹點的雞、魚搪塞。
  剛才我也看到了,大家吃到這種新雞時面露難色,但是本官告訴妳們壹個消息:這種雞產肉高於土雞數成,生長時日也短得多,也壹樣可以散養。普通佃農家稍微養上三五只,也不用操心飼料,讓雞自尋蟲蚓就夠了。
  至於這種魚,大家也知道其肉質鮮美、肉厚少刺,而且從產魚籽算起,不過五個月便能長成。
  這都是本官委托福建海防鄭總兵家、與海外紅夷商人貿易來的良種,原產地可以追溯到當年鄭和下西洋去過的最遠的地方‘竹步’。這些魚可以適應微鹹之水,卻不能完全在海中長期生存。
  這萬裏迢迢弄回來,可是要連著竹步的淡水壹起運,中間途徑天竺和滿剌加還補充換了兩次淡水、前後半年多,來之不易吶。
  不過,本官今日要為平劉希堯、藺養成籌措軍糧,所以給諸位壹個機會,誰更能響應朝廷號召,這些良種將來就優先給他們培育。
  除此之外,本官還帶來了如今在福建已經有不少地方引種的紅夷土豆、玉米。我看這湖廣之地罕有人種植,本官就幫人幫到底。”
  沈樹人提到的“竹步”,就是後世東非索馬裏的“朱巴”城,鄭和下西洋時紀錄的譯音還是“竹步”。
  同知大人提出了這麽優厚的條件,壹些心思比較活、能理解新物種引進好處的豪紳,立刻就動搖了。
  若是未來能提前養殖高產作物,眼下這兩年放棄壹些佃租、或者多給官府攤派壹些軍糧,總的算下來還是賺的。
  至於那些紅夷原產的農作物,雖說福建就有,但這些本地豪紳多半也沒能力組織船隊去福建進貨,沈樹人給他們省了事兒,何不各退壹步爭取雙贏呢?
  壹時之間,眾多鄉紳都開始主動詢價,想試探壹下沈樹人的要求:“不知同知大人,要我等如何配合。”
  沈樹人也不客氣,終於圖窮匕見。他伸出兩根手指頭:
  “本官也不多要,如今黃州還在與流賊交戰的戰區,朝廷也不用黃州上繳稅賦。本官只照原本國稅和剿餉,壹畝地累計征四鬥軍糧,用於和劉希堯等作戰。
  另外,本官過去壹個半月,已經組織新附流民恢復屯墾,把之前因鄉紳逃亡而荒棄的田莊重新種上了莊稼。具體這種土地有多少,都已登記在冊。希望妳們認領,凡是在冊土地,兩年內不許向農民收租,這些農民只承擔官府的軍糧!
  另外,打仗不光需要糧食,也需要軍資、火藥、鋼鐵。在納糧之外,還願意攤派這些軍資的,本官就優先給他們雞、魚、土豆良種。”
  他的條件開完,剩下就看誰支持,誰反對。
  壹些蘄州、蘄水等縣的豪紳們,聽完條件後竊竊私語,很快有壹批服軟了,隨後黃梅縣來的鄉紳也有些服軟了,眼看就有被各個擊破、擴散瓦解的趨勢。
  袁忠義壹看心中大急,連忙仗義執言:
  “同知大人!這怕是不合規矩吧。哪有因為家主離開、田地暫時擱置,就讓人兩年不得回來收租的道理!哪怕按《大明律》,按戶部多年的成法,這也說不過去!
  咱也不是不肯捐這幾鬥糧食,是那些占田的刁民壹旦兩年不交租,將來怕是腰桿子就硬了,要想方設法耍賴扯皮,這種事兒古已有之,不可不防吶!
  至於攤派軍資,自然是我等應該的,這點您放心!”
  袁忠義也沒敢直接全面拒絕,所以最後才用“願意攤派”堵住沈樹人的嘴,好歹同知大人的要求,他們也是配合了的。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明末的“士紳攤派”就跟崇禎讓朝臣捐款壹樣,最後象征性給點就好了。
  袁忠義真心也不是差這點糧食,他是怕那些窮人緩過氣來,以後趁著災荒土地兼並更不好辦了。而且窮人壹旦站穩腳跟,說不定就會變成釘子戶,占著田生出其他想法來,將來不利於統治。
  而就算沈樹人要按照攤派捐款多少來排序新物種的推廣,他袁忠義也是不怕的。
  那些沒有水路商貿渠道的普通鄉紳,或許得指望著沈樹人給他們雞蛋魚種玉米。
  可他九江袁家,那可是在江西頗有水路商貿實力的,九江湖口那些富商,貨通整個贛江流域,最南邊的商貿範圍已經靠近福建了。
  既然沈樹人都說了這些東西他也是托了福建鄭家弄回來的,那袁忠義沒必要受沈樹人的勒索啊!他完全可以讓自家內河商船隊,利用贛江內河貿易,把福建貨弄來嘛!
  說不定到時候還能賣給其他不願意跟沈樹人合作的豪紳,讓他們繼續唯袁家馬首是瞻。
  整個湖廣與江西交界的數座州府,誰不知道他們袁家的船隊是有兵備道的後臺的。沈樹人能弄到的東西他們也能弄到。
  沈樹人並不知道他內心的心理活動,但是看了他的表態,就知道這廝是有恃無恐了。
  他也動了真怒,臉上卻是皮笑肉不笑:
  “今日請大家商議,本來就是可以談的。大家暢所欲言。不過,如今劉希堯猖獗,不比往年。朝廷也沒錢在黃州、武昌部署江防水師,本官籌措軍糧軍資,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希望妳們好自為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