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浙東匹夫

歷史軍事

崇禎十二年五月十九,芒種。
蘇州太倉劉家港,壹座八進深的豪宅內。
月初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三十七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

國姓竊明 by 浙東匹夫

2023-11-5 17:34

  聽說邳州戰場終於結束了戰鬥、在攻城明軍幾乎沒多少傷亡的情況下,全靠斷糧逼反守城清軍拿下了孔有德,還將其生擒活捉,朱樹人自然是非常振奮。
  得到這個消息時,已經是隆武三年臘月將盡了,朱樹人本人也已經回到了南京城裏。
  畢竟前線該大規模進攻的戰役,基本上都打完了,後續相持和小範圍蠶食推進,不需要他親自督導,應該充分信任將領們。
  朱樹人終究是位居執政,不能離開朝廷中樞太久,兩邊都要顧著點。
  臨近年關,天寒地凍,回相對暖和的南京,陪陪老婆孩子,順便在新年時慶賀壹下中興氣象,也是美事。
  所以孔有德被抓的喜訊,對朱樹人而言還是很有利用價值的。今年的連番決戰,殺了滿人壹個親王壹個郡王,但沒有生擒後明正典刑的,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漢奸將領中,權重最大的就是三順王了。畢竟這壹世的吳三桂都沒有正式降清過,只是放清兵入關,但最後還反正了,罪孽不算大。沒了吳三桂,還有誰配跟三順王比?
  耿仲明最後關頭主動帶兵狗急跳墻,跟博洛嶽樂火並,還死了,他本人的罪孽雖然還挺深重,但這麽壹來,朱樹人也只好重賞他兒子耿繼茂,還得給耿繼茂壹些沒有實權的純爵位。
  尚可喜還在北方,此番沒有被委以重任,而且說實話尚可喜當初從賊的起因,也比耿仲明孔有德相對稍微情有可原壹點,也算是逼上梁山,標桿性也就沒那倆位那麽強。
  所以,大明實在是太缺壹個敵軍的王爺來供京城百姓開開眼提提氣了。
  朱樹人吩咐屬下盡快把孔有德運來,路上盡量用藥材吊住性命別讓他輕易死了。最後緊趕慢趕,算是在臘月二十七運到了南京城。
  要是再拖幾天,大過年的再殺人,就不好了。還是除夕之前拿來除除晦氣祭祭刀比較好。
  刑部自然也是各種加急,只要沒時間慢慢審,都是各種材料提前齊備,只花了小半天公審讓大夥兒開開眼,還允許了南京城內有五品以上功名地位的可以到刑部大堂旁聽。
  於是絕大多數南京城內五品以上官員,還有帶爵位的功臣之後,但凡沒有當值差事,自然都要來湊趣參加這場“愛國註意教育”。
  問完之後,當天下午就把孔有德拖走,拉到秦淮河邊夫子廟牌樓前,吃了壹剮——這個行刑地還是特別選的,平時南京處決淩遲罪人不在這兒搞。
  這不是孔有德經常標榜他是孔子後裔麽,還正兒八經拿的出家譜,既然如此,那就拖到夫子廟門口剮。也算是順便警示其他沒骨氣的漢奸。
  最終,趕在除夕之前,加急把孔有德剮成了壹具骷髏,然後挫骨揚灰。
  南京城內人人振奮,新年的氛圍也被烘托到了定點。滿朝文武都堅信,來年大明壹定會取得更大的勝利,徹底光復中原指日可待。
  ……
  歷史的車輪,很快翻篇到了隆武四年。
  南京城內,處處歡欣鼓舞,連懦弱懶政、經常放手任由朱樹人、史可法、沈廷揚處理朝政的隆武帝朱常淓,最近參加各種政務活動的頻率都高了起來。
  當然,朱常淓並不是想管那些復雜的事情,只是因為最近眾將都立了太多功勛,
  不僅光復了中都,以及整個南直隸全境(明朝南直隸跟山東接壤,後世蘇北壹直到徐州都算南直隸)和少數河南州府。
  那麽大的功勞,需要賞賜升官的武將太多了,朱常淓也就得經常親自接見、深入交談勸勉,還得跟文官們商議,該把此前已經形同虛設的五軍都督府虛銜,也都重新拿出來籌勛。
  眾所周知,大明理論上是壹直有保持那些帶著明初都督府名號的職銜的,只是越到後期實權越小,都是當年勛貴後人把持的。
  但自從先帝崇禎殉國、北京那壹堆勛貴自然是全都完蛋了。後來南京城被多鐸打到城下,少數留在南京的勛貴表現也不好,朱樹人後來解了南京之圍後,當然也要借故梳理整頓,把不稱職的勛貴拿掉。
  勛貴如果肯為朝廷出力,好好幹,對得起那份世祿,留著自然無妨。但既然都跟藩王差不多是養豬養廢了的,還浪費這個錢幹嘛?
  壹個朝代經歷的時間久了,之所以拖累越來越重,就是因為沒法系統重裝、碎片垃圾越堆越多!藩王該清掃,已經廢掉的勛貴同樣要清掃。
  只不過,此前朱樹人親自提拔上來的心腹悍將們也還不夠功勞,所以朱樹人只是清退,並不插手。
  現在,朱樹人也盤算著把那些原本“靖難”勛貴留下的虛銜,也給他自己提拔的將領加壹加。
  朱棣當年能提拔自己的親信,還只是憑著內戰的功勞提拔,他朱樹人如今就不能提拔麽?天下都重新洗牌了,這次可是救亡再造之功,不該比朱棣朝那些內戰將領更值得尊重?
  有機會格式化後重新施恩,朱樹人是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的。
  當然了,直接給左右軍都督那種職位,還是太高了,但是可以弄壹點低級壹些的權攝的位置,或者只是拿南京京營的某些提督職務作為籌勛,還是可以的。
  留下壹點空間,以後光復河北、山東、山西再慢慢加賞不遲,最後還得留出壹點空間收復遼東、直搗沈陽呢。
  第壹批最該重賞的,自然是軍功最卓著的曹變蛟、黃得功等人,分別撈到了左右軍都督系統內的相應虛銜,其他人如劉國能、李輔明等也各有重用,無法壹壹贅述。
  明軍上下士氣又壹輪高漲,眾將也不再擔心已經封侯、加了將軍號後沒法再升,也不擔心賞無可賞,對鄂王爺自然是愈發感恩戴德。
  從元旦到上元佳節,南京宮中連日賜宴,褒美眾將。大家升官之余,也不免跟朱樹人再次表決心請戰,希望今年也盡快加快北伐。
  不過朱樹人對於大家的熱切,卻稍微摁了壹摁節奏,表示不必操切,還私下裏跟曹變蛟等人吩咐:
  “戰事不是只靠戰場上打贏的,要緩急相濟。當年曹操斬蹋頓,袁尚袁熙遠遁遼東投公孫康,郭嘉都知道迫之急則二賊抱團,圖之緩則內互猜忌、自相圖害,最終公孫康送來二袁首級,豈不美哉?
  為今之計,韃子內部多爾袞兩次主張南征,卻都慘敗而回,所謂凡事可壹不可再,三年前多鐸之死,已經把多爾袞立主入寇中原的功勞,消弭了大半。這次再慘敗、阿濟格也死,多爾袞之位還能長久麽?
  眼下我們不該跟韃子死磕,而要戰和並用,壹邊繼續顯示肌肉,證明我大明有能力全據黃河防線。壹邊要派出各種渠道的外交欺騙,誤導韃子中的主和派、動搖派,
  讓他們相信我大明還沒做好全面反攻的準備,此前只是被多爾袞的南侵逼的!我們只求有壹條穩固的防線再相持下去,從長計議。
  只要局勢緩和下來,韃子內部必然生變,到時候,我們再對韃子進行最後壹擊,孤定然不會再阻撓諸位高歌猛進!直搗黃龍!”
  朱樹人已經在連續多年的不敗神話中,建立起了絕對的神預言威望。對於他的大戰略眼光,滿朝上下當然不會再有任何人質疑。
  曹變蛟等眾將當然立刻表示絕對心悅誠服,壹定遵照鄂王爺定下的時間表,嚴格令行禁止。
  處理完眾多實力派戰將的升賞工作後,眼看著上元節已過,朱樹人盤點了壹下,發現還有兩個人需要單獨處置。
  第壹個比較特殊的議功對象,便是淝水之戰時臨陣倒戈、為了求生跟阿巴泰親衛揮刀相向、最後還詐稱陣斬了阿巴泰的耿繼茂。
  雖然明知耿繼茂絕對是卑鄙小人,但他既然臨陣反水了,後來還幫著大明攪亂了鳳陽清軍、幫助大明收復中都。他爹耿仲明那老漢奸也被亂戰害死了,那朱樹人也只能捏著鼻子給耿家表面優待。
  最終,他給耿繼茂正式封了壹個伯爵,給了壹大筆賞賜,還保留了壹個總兵頭銜,甚至允許他繼續帶領那些他在淝水戰場上帶著壹起反水的幸存漢軍旗士兵。
  不過實際上,朱樹人肯定不會再給他明顯立功的機會,最多就是放到次要戰場上,武器裝備升級也輪不到他。這也是出於安撫人心,樹壹個招降納叛的招牌。
  除了實權之外,其他方面朱樹人是不吝嗇的,這不,大過年的,還讓耿繼茂好幾次來王府做客。王府設宴款待眾將時,還允許耿繼茂跟那些名將同列壹起喝酒。
  反正這種沒有實質性危害、只是需要花錢給臉的好處,都可以給。
  如此壹來,耿繼茂拉攏,孔有德淩遲,壹正壹反兩個典型都樹了,後續該怎麽選北方漢奸心裏自然會有壹桿秤。
  安撫完耿繼茂後,朱樹人手頭只剩下最後壹個比較特殊的論功行賞案例——在信陽戰役中,帶領線膛槍狙擊隊狙殺了阿濟格的李愉。
  信陽戰役,張煌言是首功,這沒得說,朱文禎次功也妥妥的,後續大規模反攻過程中,江守德、李定國、孫可望都有建功,自然也都各有升賞,公事公辦即可。
  擊殺阿濟格的事兒非同小可,張煌言不但從此坐穩了總督之位,朱樹人甚至還許諾等將來繼續往北進攻,可以讓他坐鎮不止壹個省當總督!比如同時兼顧河南山西,或者陜甘寧,都是可以商量的。另外還給張煌言也封了侯爵。
  直接統兵的朱文禎,也封了爵位,拿到了將軍號。
  李愉級別比朱文禎還要低,他只是個具體執行狙擊任務的。但最麻煩的在於,他是個朝鮮人,
  而且雖然幫朱樹人鞍前馬後打了五六年仗,但此前他壹直要求低調、隱姓埋名,防止身世走漏給他尚在朝鮮的家族招來禍患。
  崇禎十五年他剛來的時候,不過是“帶資進組”,自帶了壹個營的朝鮮鳥銃手,朱樹人也就按其帶來的部隊規模,任命其為守備。這五年裏逐次積功,從打湖南張獻忠時就開始參戰,歷次漸漸升到都司、遊擊、參將……
  這壹次再狙殺阿濟格,給個總兵是絕對要的,而且還不夠。
  畢竟大明原先如果是有關系、後臺硬的武將,殺壹個清軍的甲喇額真就能升總兵了,就算毫無後臺、被人欺壓的明軍將領,殺壹個梅勒額真,也絕對能升總兵。
  阿濟格可是旗主親王,多爾袞唯壹的同母親哥哥,升總兵怎麽夠?
  所以,朱樹人這次覺得有必要把他找來談壹談。
  ……
  上元節後三天,很少到南京述職的李愉,就得到了召見,讓他到鄂王府赴宴。
  說實話,李愉自從當年被救到南方,只是短暫在南京路過,大部分時間都被安排在湖廣戰區各處奔走。如今難得有機會來南京多住壹段時間,還是非常好奇的,有壹種朝聖感。
  畢竟是朝鮮人嘛,能到大明的京城,那是壹種榮耀。南京城可比他們那小家子氣的漢城府闊多了,李愉來了之後,天天旅遊行程都排得很滿。
  這次被召到鄂王府,自然更是鄉下人進城壹般。耳目所及,都覺得比他少年時、難得有機會跟隨父王入景福宮赴宴所見,還要奢華。
  “聽說這還不是鄂王爺正式的王府,只是他在公主府隔壁修的別院,不知正式的鄂王府要豪奢到何等程度,紫禁城又會奢華到何等程度。”
  李愉暈暈乎乎被領到地方,那是壹座池中水榭,池畔遍栽寒梅,氣象清幽。朱樹人端坐其上,左右有幕僚、侍衛,卻沒有其他賓客,可見是單獨宴請。
  李愉壹看這架勢,受寵若驚,沒想到今天是專門請他,連忙上前跪拜行禮。
  朱樹人當時正背對著他,賞梅閑立,聽到客人來了,他也不急著轉身,只是端著壹杯暖酒,若有所思低語:
  “坐,李愉,妳跟孤幾年了?”
  李愉連忙謝過,又小心側坐在旁邊為他設的席面上,趕忙詳細回答:“六年了,今年是第七年。”
  朱樹人抿了壹口熱酒,依然沒回頭:“孤記得妳當年來投之前、在清營中是化名李悅?”
  李愉:“當年是家父舍不得末將的三哥,讓末將冒名頂替……不過是為了欺瞞韃子而已。”
  朱樹人這才點點頭,回身坐下:“令尊釣巖先生當年是朝鮮兵曹判書吧,現在還是麽?”
  李愉:“中間因為壹些變故,被韃子追究,大王(李倧)曾壹度將家父降為總戎使,以麻痹韃子。
  不過那都是黃臺吉死前的事兒了。後來風頭過了,多爾袞執政後無暇東顧,大王就又悄悄把家父重新升回兵曹判書了。”
  朱樹人聽了,也有些感慨,這都好幾年了,各方人事都是幾經沈浮。他夾了壹口茶點,似是想起什麽,壹擺手吩咐:“邊吃邊聊,不必拘謹,大家自便。”
  李愉這才敢開吃,但還是很謹慎,基本上都挑朱樹人吃喝沒空問話的當口,他才快速吃壹口。
  壹旦朱樹人放下杯筷若有所思、隨時有可能提問,他就得確保嘴裏沒有食物,以便領導發問能應聲而答。
  朱樹人想好之後,開誠布公地說:“這些年,沒敢怎麽宣揚妳,升賞也都盡量低調,那並非孤賞罰不明,也是為了保護妳的家人。朝鮮畢竟還是被迫成為了韃子的屬國,令尊當初在妳的事情上,還欺瞞了韃子。
  這不,前幾天孤給耿繼茂升賞,此前不敢張揚,就是怕耿仲明身在敵營、若是真有心歸附大明,會被連累?直到耿仲明與韃子火並身死,孤才給耿繼茂明著封爵。”
  李愉還以為朱樹人想借此說“為了不連累妳父親,這次折算狙殺阿濟格的軍功時,還要盡量暗中多給錢財賞賜,但不好明著張揚”。
  於是他連忙表示理解,還說壹切都是王爺配發的器械犀利,他們不過是服從指揮、嚴格訓練、正常發揮,不敢居功。
  朱樹人這次卻擺擺手,示意他猜錯了:“不,這次孤並不打算再遮遮掩掩,還有壹個辦法,可以既做到有功必賞,還不連累妳家人,就看妳敢不敢領受此任了。”
  李愉精神壹凜,連忙表示能被王爺重用乃是時運,無有不從。
  朱樹人就單刀直入了:“孤已經奏請陛下,擬名義上重開東江鎮,實則未必要在當年毛文龍駐紮的皮島設鎮,完全可以設在鴨綠江南、朝鮮境內。
  只要妳有膽接此重擔,妳便是大明東江鎮總兵了。以狙殺阿濟格之功,封個總兵還不夠,還為妳請了將軍號。
  孤可以撥給妳本部壹營精兵,再給妳兩營的編制和武器,也會承擔相應的軍餉銀錢,可由鎮海將軍張名振護送妳回朝鮮開鎮。不過軍糧就得妳將來自行在朝鮮籌措了,不可能跨海運糧。
  孤也不求朝鮮國立刻對韃子進攻,但只要守住鴨綠江,並且公開重新承認我大明為正朔,驅逐韃子國使出鏡,就算妳大功壹件。
  孤現在要的是對韃子全面施壓圍堵,徹底打爛多爾袞的威望!讓韃子感受到眾叛親離!如果韃子敢進攻朝鮮,妳便以妳那三營兵馬、聯合朝鮮原有官軍抗擊。如果韃子勢大,孤自會另派援軍,在鴨綠江防線給韃子放血!”
  朱樹人開出的條件中,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貓膩,他也擔心先進武器流出,所以狙擊槍是絕對不讓李愉帶回去的。
  那壹個營的精兵,也只給兩千支武昌造滑膛槍,還有兩千支只給前些年造的鳥銃、魯密銃、斑鳩銃。至於剩下兩個營八千人的裝備,就更是只給更早的舊明軍制式裝備,但確保數量足夠。
  說白了,很多都是明軍升級後淘汰換代下來的東西,給朝鮮東夷用用也夠了。又沒收朝鮮人錢,還要啥自行車啊。
  至於軍餉,就是直接帶壹批征兵銀子去,作為安家費和發餉,其他東西朝鮮就地解決,減輕後勤壓力。
  李愉壹聽,頓時有些熱血沸騰。
  他幫著打工六年了,好處倒是不少,就是不能見光不爽。聽王爺這話,他總算可以洗白見光了!雖然機遇和風險肯定是並存的。
  朱樹人吩咐完之後,還把壹份還未用印、僅僅是草擬沒走完流程的詔書先給他看了,他只要接受,就是“安東將軍”了。
  當然,明朝沒有正規的將軍制度,加將軍號都是從古代雜號將軍裏隨便選的。
  所以倒不跟漢唐似的有“四征四鎮四平四安”排序。“安東將軍”也未必比劉國能的“蕩寇將軍”或者黃得功的“平賊將軍”高貴,都是壹個檔次。
  當初朱樹人短暫擔任過兩年的“克虜伯”爵位,嚴格來說也和那些平賊蕩寇差不多含金量,無非現在已經棄用了。
  王爺這是終於下定決心要掀桌子了,才放開了給他升官封將軍。
  李愉心裏很清楚,這事兒招禍肯定是會招的,韃子知道後肯定要給壓力。但明清之間強弱形勢已經逆轉,朝鮮如果及時跳船,重新反正,將來還好說當年確實是被韃子逼的。
  而且不管朝鮮國王如何,李愉他自己家肯定能從中得到不少好處。他爹已經是兵曹判書了,如果他們家得到了大明的支持,升到領議政(相當於大明這邊的內閣首輔)還不是輕輕松松?到時候朝鮮壹切就是他們說了算!
  事實上,其實都不用發生李愉這檔子蝴蝶效應,因為在原本歷史上,再過壹年(1649),等現任朝鮮國王李倧薨了之後,他臨死托孤給李時白輔政,李時白自動就升為左議政、吏曹判書。再過幾年,也會慢慢升到領議政的。
  李愉如果回國,無非是把這個進程加速個五六年。
  想明白利弊後,李愉立刻拍著胸脯打包票,磕頭謝賞,表示壹定完成王爺的囑托。
  朱樹人點點頭:“那妳且歇息半個月吧,把人馬約束整備好,過完正月,等風向順利了,就讓張名振派艦隊運妳回漢城。”
  “末將謹遵鈞命!”李愉抱拳時整個人都在發抖,心中還存了壹個想法。
  他只是李時白的庶出子,所以當年才不被父親重視,讓他給作為嫡子的三哥當替身、去清國當人質承擔危險。
  現在他已經是大明皇帝明詔冊封的東江總兵、安東將軍了!有三個營衛的編制!帶上四千精兵、還有八千人的武器裝備、餉銀,回國募兵鎮守。這妥妥是鳥槍換炮了!
  那三個嫡兄,還敢看不起他這個庶弟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