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cuslaa

歷史軍事

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34

  俞龍珂壹旦決定開始行動,聚在他身邊的領軍將佐,便壹個個向著四面八方沖去,回到他們所在的隊伍中。
  也許是為了防止消息泄露,青唐部並沒有吹響出征的號角,也沒有擂動進兵的戰鼓,但壹面面高高舉起的旗幟,已經向所有在谷地中的青唐部子民,宣告戰爭的到來。
  俞龍珂顯然是早就有所準備。昨夜能在韓岡點燃火炬的壹刻鐘之內,就點起數千人馬,他的準備當然足夠充分。如今他壹聲號令,又是區區壹刻鐘,數千等候已久的青唐部戰士,便已經整裝待發。
  不過俞龍珂並沒有動,他還在等著,所有的青唐部戰士都跟他壹起等著。
  馬蹄聲初始時微不可聞,但很快就隨著壹個騎著馬的身影壹起變大了起來。壹名高大雄健的騎手跨著壹匹同樣雄峻的戰馬,朝著俞龍珂直奔而來。他的馬頸下,掛著兩個圓球狀的物體,韓岡都不用細看,便知道這兩個應該都是不小心撞上了槍尖的倒黴蛋。
  高大的騎手在俞龍珂馬前跪倒,拎著兩顆頭顱獻了上去,:“啟稟族長,小人今天奉命巡視周圍,斬獲兩名賊人哨探的首級,還請族長查驗。”
  韓岡在旁邊看著兩枚首級,都是蕃人裝束,而且死不瞑目,齜牙咧嘴,從眼角、鼻孔還有牙縫中壹條條滲出血來,樣子甚是恐怖。
  “既然是越格妳帶回來,也沒有查驗的必要。”俞龍珂把兩枚同樣來自蕃人的首級接過來高高舉起,向著麾下將士們亮了壹亮,“把這兩個首級掛到我的大纛上去,今次就拿他們祭旗。”
  拿出壹條哈達賞給第壹個帶回敵軍首級的遊騎,俞龍珂又繼續等著。韓岡現在明白,青唐部的族長是想把董裕派來的哨探都壹網打盡,才開始向外出兵,就算董裕能從消失的哨探察覺青唐部出來問題,但他卻不可能再憑哨探察知俞龍珂的動向,這樣便能打個董裕措手不及。
  繼第壹名遊騎之後,壹名又壹名的青唐部騎兵緊跟著回來了。他們帶回來的賊軍首級為數不少,但這些遊騎,也有不少人身上都帶著傷。韓岡明白,他們的成功可是費了壹番辛苦。也許還有些同伴,可能已經回不來了。
  已經不再有遊騎回來,而俞龍珂仍然在等,韓岡也保持著足夠的耐心。而韓岡不催促,俞龍珂倒是奇怪:“韓官人不心急嗎?”
  “本官很心急。但用兵往往是越是心急越容易出事。今次壹戰,最好的結果是壹戰而定,讓董裕無力再起。俞族長老於兵事,也無需本官多言。”
  “呵呵,我明白了。”
  俞龍珂當然明白,韓岡的話正說到他心裏去了。不論怎麽說,勝利還是第壹位的。至於七家蕃部,能就則救,救不了拉倒,不用太在意。
  終於……壹縷塵煙自遠方騰起,馬蹄聲隨之傳來,壹隊騎兵急速奔回,他們身上的披風和帽盔都是灰蒙蒙的,顯然在野外有壹陣子了。離著大隊還有百十步的地方,他們便勒馬停步。領頭的隊主緩緩上前,並沒有獻出賊人的首級,而是向俞龍珂稟報他打探的情報。
  這名斥候的第壹句話,就是石破天驚,“董裕的前鋒已經到了古渭寨!”
  王舜臣騎乘的坐騎突然長嘶了壹聲,仿佛在慘叫。在周圍的蕃部將佐看過來之前,王舜臣忙把坐騎安撫,又不為人知的悄悄把方才揪在手中的馬鬃給擦掉。
  俞龍珂瞥了韓岡壹眼,但在他臉上什麽也沒看出來。
  “既然董裕的前鋒已經到了古渭寨外,官人想回古渭就有些難了。不如這樣吧,還請官人隨我壹起行動,等我家兒郎斬下董裕首級的時候,也好讓官人做個見證。”俞龍珂提議著,讓韓岡隨他同行。
  “這是自然。”韓岡點點頭,又道,“不過本官還要派兩人回去報個信。”
  在隨行的護衛紅找了兩個膽大心細的,韓岡讓他們回去稟報王韶。兩人領命走後,俞龍珂已經點起他要帶走的兵馬,雖然俞龍珂麾下戰士數以千計,但他這時只領了族中精挑細選的八百人。而落選的三千多士兵,則給俞龍珂分作幾隊派了出去,用來在外面虛張聲勢,好讓董裕把註意力轉移過去。
  八百騎兵匯集於谷地,分作了八個陣勢,雖然做不到頂級精銳那樣的隊形齊整、陣列儼然,但也是壹個個神氣完足,氣勢昂然,絲毫不為即將到來的戰鬥擔心。他們都在身上披掛著皮甲,而戰馬上也披著厚厚的毛氈。另外這些上陣用的戰馬都是牽在手上,他們現在騎乘的是另外壹匹用來趕路的坐騎。
  韓岡想不到俞龍珂竟然能拼湊出如此之多壹人雙馬的帶甲騎兵,雖然那些甲胄有新有舊,但青唐部的富裕已經可見壹斑,每年三萬貫的鹽入看來也並不是光用來裝飾俞龍珂的宅邸。
  “有此近千甲騎,必能旗開得勝,全師而還。”韓岡說著通用的吉利話,以討個好口彩。
  而俞龍珂卻道:“有韓官人壓陣,旗開得勝當然不在話下。不過全師而還那就難說了,兵兇戰危,今次跟隨我出征的這些兒郎,能有壹半安然返回那就是萬幸了。”
  韓岡輕輕壹震,他怎麽聽著俞龍珂的壹番話中好像有著言外之意。他望過去,卻正好對上俞龍珂蘊意頗深的眼神。
  韓岡會心壹笑,想不到自己的名聲已經傳到了蕃人的耳中:“我觀今次出征將士,都少有夭折之相,能安然返回的還是占了絕大多數。”
  “聽說韓官人是秦州有名的神醫,管著秦鳳路上的所有傷病營。好像連古渭寨都多了個療養院。”
  韓岡在古渭寨的名聲不小,孫真人嫡傳弟子這個謠言流傳得也很廣。俞龍珂雖然早前沒聽說過他,但青唐部中聽過韓岡名諱的族人卻有許多,昨夜稍壹打聽,也就把韓岡這個人了解了許多。
  “神醫絕然當不起。但管勾秦鳳路傷病事卻是真事。韓岡雖不能開方施針,但照料壹下病人,使他們能早日康復,卻還是有些能耐。”韓岡幾乎是拍著胸脯說話,昨日他是為了朝廷去說服青唐部族長,而現在,他是為了自己要向俞龍珂結個善緣。
  據韓岡所知,後世傳得神乎其神的藏醫藏藥,此時僅有個雛形,如今的吐蕃蕃部是缺醫少藥,宋廷賜給歸順蕃部的物品中,除了金銀財帛之外,還有很大壹部分是蕃部急需的藥材。
  王韶在古渭坐享其成,韓岡卻不想白白為人出力,最後卻賺不到大頭。王韶對付蕃部的手段是恩威並施,其中的恩,也就是善緣,不如由自己來結。因為他是管勾路中傷病事,無論古渭還是渭源,這壹帶的蕃部也在秦鳳路中。
  俞龍珂右手撫胸行禮,“若是今次出戰的兒郎,能得到韓官人的救治,青唐部上下必然感激不盡。”
  “何須感激,既然今次青唐部是為了朝廷討伐董裕,韓岡為了受傷的將士出壹份力也是理所當然!”
  韓岡壹直都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擁有著更多的晉身本錢,以便在天子和宰執們的心目中,成為壹個對河湟事務有著深刻了解的官員。
  在天子心目中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就代表壹旦那裏需要人,或是需要征求意見,朝廷就會第壹個想到他。
  富弼出使過兩次遼國,而且是在緊急情況下臨危受命,他憑著這份功績以及對遼國的了解升任了宰相。韓琦擔任過陜西宣撫使和秦鳳經略使,關於西北的邊事,朝臣之中他的發言權壹向最大。薛向是蔭補出身,而且專長是充滿銅臭味的士大夫們所不屑的財計之事,可即便進士出身的士大夫經常攻擊他,但趙頊當初考慮均輸法是否應當實行時,卻照樣去征求他的意見。
  王韶如今主持河湟開邊之事,就算他最後失敗了,日後壹旦朝廷重提此事,多半也會啟用他,而朝廷要征詢有關河湟蕃部的意見,也會找王韶問話。
  後世招聘通常都是有工作經驗者優先,也是同樣的道理。知識、經驗、人脈、資歷,無論古今,都是在職場上、官場上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幾個指標。
  有這些人做例子,韓岡也在考慮著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河湟蕃部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壹筆。人情也好,威望也好,就算是能讓小兒不敢夜啼的恐怖也行,總得留點東西下來。這就是資歷,這就是本錢,這就是他未來有機會就可以繼續插足西北拓邊之事的證明書。
  對於此事,韓岡原本已經有了點腹案,也做了準備,現在壹看俞龍珂,便明了自己的想法還是可行的。
  得到韓岡的許諾,俞龍珂便下令全軍出動。依然沒有號角金鼓,只是旗幟在舞動。壹行八百余騎兵,走得也不是山谷中的大路,而是意圖翻山而行。
  八百騎兵穿梭在山間小道之上。山道蜿蜒,十步壹彎,在人流中,前望不到頭,後望不到尾。
  由於地處黃土高原,地勢是千丘萬壑,往往走不了壹裏地就要經過是幾條溝,隔著二十裏,就能音訊數日不通。董裕是沿著渭水河谷進兵,要繞道他身後,卻也有不少條路可以選擇。
  蕃人不缺頭腦,也不缺對兵法的認識。俞龍珂很自然的就選擇了最有利的戰略。當壹兩天後,他們出現在董裕的身側,便是大獲功成的時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