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cuslaa

歷史軍事

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41

  等了半天,不見有人回應,蔡確遂再次發問,態度明確了壹點。
  “天子壹片誠孝,卻變成了人倫慘劇。上皇因天子而崩,此事古來未有,便是許止進藥時,也只是世子而已。不知諸位可有良法,以解如今的局面?”
  弒父之罪,什麽樣的借口都不可能洗脫。
  忠孝為治國之本,三綱是立國之基,天子犯下了弒父之罪,如何還能臨朝理政?
  可從春秋決獄中來說,又不可能治罪天子。六歲孩童說他故意弒父,誰會信?說是意外倒是信得人多壹點。自然,懷疑向皇後的還是占了大多數,至少照顧不周的責任,也得她這個做妻子的來背。
  如此復雜的問題,宰輔們糾結難定,也是在所難免。這麽想過來,盡招侍制以上官來共議,也能說得通了。
  蘇軾思前想後,終於理出了壹條線來。他不是善於政爭的性子,在官場上也做不到如魚得水,能想明白壹星半點,已經是費盡了腦筋。
  不過機會就在眼前,如果把握得好的話,那就是延續三代的好處了。
  若是宰輔們忠心耿耿地幫趙煦遮掩,或許日後會被恩將仇報。但現在十分幹脆地曝光出來,趙煦若還能留在皇位上,日後親政,說不得就是有怨報怨,有仇報仇。
  可宰輔們沒有壹點畏懼,足可見他們心裏根本就沒有幼主在。
  這麽想來,兩府宰執們說不定只是要人提壹句廢立,然後便開始他們的計劃。畢竟直接廢掉皇帝肯定會惹人非議,朝堂也會動蕩,而重臣共議後做下的決定,朝堂上就不會有太大的波瀾。
  “既如此,可是要天子下罪己詔?”蘇軾試探地問道。
  禦史中丞李定立刻反問道:“六歲下罪己詔,這是要貽笑後人嗎?”
  兩人是死對頭,蘇軾被李定盯了壹下,如同被黃蜂刺,當下反問回去:“天子有過,如日中之影,人皆見之,不降詔具陳過錯,讓世人如何看待?”
  若僅僅是罪己詔,又有什麽用?又不是治國有過,而是誤殺了君父。這不是道歉和請求諒解就能原諒的事。
  “天子雖是無心,卻的確有過。或為夙世的恩怨,今生來報。不過多少借口和理由,都逃不過弒父二字。”李定道,“以臣之見,弒父之君不當臨萬民。”
  李定不愧是禦史,終究是敢作敢為,敢說話的。
  “誠然如此。但壹來天子之過乃是無心之失,二來上皇有大功於社稷,萬世不磨,只要還有血脈在,禦座上就不應是別人!”韓岡方言道:“韓岡本是草澤布衣,為上皇特旨簡拔,深恩不可不報,若有人想要,韓岡不能與其同列。”
  “還有血脈在”這是韓岡的強硬表態。而往深裏想壹層,可就是等趙煦留下血脈,就用不著他了。
  韓岡請來侍制以上的重臣,目的是責任均攤,至少希望在事前就說服壹眾金紫重臣,而不是讓他們事後承認事實。
  讓重臣們擁有幹預政事的權力,這只是個表象。到了處置實際事務時,權力還照樣掌握在宰輔們的手中。
  而且這也免了日後不甘心的重臣私下裏串聯鬧事的機會,現在集合所有重臣將事情決定下來,下面的那些中低階的朝官也就鬧不出事來了。
  王安石不想聽韓岡挑起周圍人議論怎麽去架空皇帝:“時候已經不早,得盡早將先皇的謚號、廟號定下。”
  向皇後問道:“相公說的是,不知相公可有腹案。”
  “先皇變祖宗之制,乃是追慕三代,效先王之法,承天道而行,當作紹天法古。”
  王安石這麽壹開口,就讓人驚訝莫名。
  本朝以來的常例,正常天子大行,初謚只為六字,日後才會逐漸增加。
  真宗初謚文明章聖元孝,仁宗初謚神文聖武明孝,之後方才將謚號的字數增加上去。便是太祖、太宗的十六字謚號,也是真宗時,才由宰相王旦領銜上表追尊的【註1】。
  壹般來說,應是有文武的四字詞接上有孝的雙字詞。但現在紹天法古出來,後面不可能直接就跟壹個某孝皇帝,文武四字不可能少。這樣壹來,初謚至少就得十個字,甚至可能更多。
  只是聯想到今天的事,又不覺得有什麽好驚訝的了。
  這壹回情況不同,太祖、太宗時燭影斧聲,也只是傳言,誰也沒膽子公然說太祖皇帝不是壽終正寢。
  但趙頊死得憋屈卻不是傳言,而是事實,且已經公諸於世,謚號若是給得小氣了,免不了惹人議論,有補償的心理在,直接壹步到位也沒有什麽問題。
  自王安石的紹天法古起頭,議論便熱烈起來,倒是壹改之前的沈寂。
  “紹天法古,改作法古立憲【註2】更為合適。”章惇向王安石提議道。
  “為何?”
  “紹為繼承,法為承襲,字不同而意相近,有些重復了。而法古立憲,效先王之政,以為後世法,有繼往開來之意,讓先皇的治政為後世之垂範。”
  謚號的作用,雖為表德,其實也代表著繼承者認同先代哪方面的功業,並準備繼承下來。同時也有著極為明顯的政治色彩,更代表著提議人的本身認識。
  王安石壹直沒怎麽說話,現在開口就是紹天法古,這就是要將變法當成趙頊最大的功業,要繼承和發揚下去。
  而章惇,因為韓岡在他面前多次述說過氣學對天地的認識,已經逐漸認同了天地只是自然,不是什麽超然於上的意識存在,所以就覺得紹天二字並不適合,改為立憲則更恰當壹些,也更有意義。
  王安石並不知道章惇心中轉動的念頭,想了壹想,也覺得更合適,“法古立憲的確更好壹點。”
  就這麽爭論了半日,幾個比較契合的謚號片段便逐漸成型。
  英文烈武。
  體元顯道。
  宣仁聖孝。
  十六個字就這麽拼拼湊湊地給湊齊了。
  ——體元顯道法古立憲英文烈武宣仁聖孝皇帝。
  韓岡對此沒有什麽興趣,反正他爭不過王安石為首的壹眾新黨。壹切都是為了維系新法的地位,利用趙頊的謚號,將新法的歷史地位給確定下來,當然不會給韓岡任何插手幹預的機會。
  不過謚號在唐高宗敗壞謚法、增加美詞之後,意義逐漸淡薄。真正蓋棺論定的,還是如今的廟號。
  所謂祖有功而宗有德,隋唐之前,能被供入太廟稱宗道祖的,只有那些功業值得稱許的天子,功業不到,便沒有資格入正廟。
  比如漢景帝,縱有文景之治,但他還是沒有廟號。西漢諸帝,有廟號的只有四人。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漢文帝——太宗孝文皇帝,漢武帝——世宗孝武皇帝,以及漢宣帝——中宗孝宣皇帝。能為宗的都是有為的皇帝,評價皇帝賢與不肖,就只看他們的謚號。
  而到了唐代,謚號從有褒貶之意的二三字,變成了滿口諛詞的十余字,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是個皇帝就能稱宗,故而字寓褒貶、總結壹生功業的評價,也就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廟號。
  也因此唐之前,稱呼天子多以謚號,而唐之後,則基本上都是以廟號來稱呼。所以漢太宗通稱漢文帝,而宋代的太宗,沒人閑得無聊,平日裏會壹口壹個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雖然對謚號和廟號的興趣不大,但韓岡可以確定,至少神宗這個廟號是不會有了。
  民無能名焉,這是孔子稱贊堯的話,做得太完美了,所有地方都考慮到了,讓人民無需多言。但在謚法解中,“神”卻解釋為不名壹善。
  不名壹文是壹文錢都沒有,而不名壹善呢?就是沒有做過壹件值得稱道的事——文不成、武不就,治國無能,用兵無方。這就是另壹個歷史中,司馬光等舊黨成員對宋神宗的評價。也難怪趙煦親政之後,讓蘇軾去嶺南旅遊。
  只是以眼下的情況,不管給趙頊上什麽樣的廟號,小皇帝親政之後,都會大肆報復。不過還有十年時間,什麽事都能出,之前已經商議了,現在要做的只是將廟號定下來。
  高宗是絕不可能,雖然單純從這個廟號上很合適,這是生怕世人想不起則天皇後?
  中宗更沒有人敢提。有被韋後毒死的唐中宗在前,給太上皇進廟號選中宗,是活得不耐煩要找死嗎?
  盡管這兩個廟號都很好,但結合了現實情況,卻都有著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問題。
  還有宣宗,本也是美名,可惜從飛船上摔下來的耶律洪基成了遼宣宗,現如今趙頊也是橫死,用上同樣的廟號,總是有哪裏不合適。或者說太過合適,卻不能用了。
  不過廟號與謚法的關系不大。尤其是本朝,除了開國時的太祖太宗,接下來的真宗、仁宗、英宗,哪壹個是之前的歷朝歷代天子曾經用過的?隨便挑個好字反而更為符合傳統。
  為了廟號,上下爭論了壹番,始終相持不下,有人推薦章宗,但蘇軾卻宣稱用文宗更合適。
  又是半天過去,韓岡對雙方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的爭吵覺得煩了,“先皇治國,天下興盛,百官正其位,黎庶得安,又有禪讓之德。不若選熙字——取‘允厘百工,庶績鹹熙’之意。”
  庶績鹹熙是出自《尚書·堯典》。趙頊變法,以法古為名,效法堯舜,又有禪讓之實,能湊合得上。
  韓岡也不清楚心裏為什麽會冒出這個字來,但仔細想想,以此為廟號,也可算是不過不失了。
  不過依然有人覺得不合適,韓岡參與進來後,南北之爭就變成了三國之戰,壹通唇槍舌劍,最後熙宗皇帝的廟號漸漸落了下風,又變回了文宗與章宗之爭。
  只是這壹回是向皇後聽得厭了,“別耽擱時間了,就熙宗吧。”
  皇後拍板定案,宰輔們立刻表示支持,還想要再說些什麽的蘇軾也不敢開口了,爭論終於有了結果。
  熙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英文烈武宣仁聖孝皇帝。
  片刻之後,大臣們魚貫進入內室,瞻仰熙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英文烈武宣仁聖孝皇帝的遺容。
  八步床【註3】工藝完美,制作得十分精細,實際上卻有著莫測的危險。
  在床內,趙頊已經被換好了衣裳,平躺在榻上。稍稍化了妝,面色栩栩如生。
  而天子趙煦,就跪在禦榻前。
  群臣在後叩拜行禮,趙煦動也沒動壹下。
  方才被叫起來的時候,已經跟他說了真相。
  看著比同年孩童還要瘦小壹點的背影,韓岡也不知是該報以同情,還是該覺得放心。
  只是隱隱的,還有壹層隱憂纏繞在心頭,這件事,可能還不算完。
  “的確,只是剛剛開始。”他低聲說著。
  註1:宋神宗的謚號,壹開始是英文烈武聖孝皇帝,只有六個字,到了哲宗親政之後,方才加到正常的十六個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徽宗時,又加到二十字。
  註2:立憲二字是徽宗時追尊的謚號,全稱為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註3:八步床又名拔步床,出現於明代,盛於明清,宋代是沒有的。


第六卷 上六之卷——九州驚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