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巡視,欣欣向榮
莫若淩霄 by 月關
2023-6-4 00:06
九曲之地的清晨,因為牛馬的叫聲,將懶在被窩裏的狄窈娘早早地喚醒了。
慢慢張開惺忪的眼睛,回味著昨夜星月之下傾情的壹吻,輕輕撫著自己的唇,窈娘甜甜地笑了。
情思已訴,終身已定,她的心壹下子踏實了下來。
對這個時代的女子而言,成親無異於第二次投胎,嫁個什麽樣的人,可以說關乎她大半的人生。
此時此刻的小狄,心中只有無限的滿足與甜蜜。
“狄姑娘,狄姑娘?”
旦增喜繞在帳外輕聲叫了起來,今兒早上小狄姑娘沒去和大王壹起用早餐呢。
好心的旦增喜嬈便來喚她了。
“哦,哦哦,妳去吧,我……我今早就不跟大王壹起早餐了。”
狄窈娘壹想到要去見唐治,沒來由的壹陣羞喜。
關系已經確定的心情是不壹樣的,竟然有些難為情起來,所以推拒了。
“我壹會,跟梵音如露兩位尼師壹起吃。”
梵音如露此時剛做完早課,正和幾位高僧在尚無城池模樣的壹片片淩亂的建築中緩緩走動。
“上將軍的未來,是可以預見的。”
壹位白眉老僧緩緩道:“梵音、如露。”
兩小尼合什道:“弟子在。”
白眉老僧道:“玄都觀走謝妃路線,亦不可小覷。我們布道於九曲、傳經於西域,與上將軍是合則兩利的事。但……帝王心思……”
老僧目光閃動:“上將軍斷玄武寺壹案,究竟只是敲山震虎,還是偶壹為之,老僧心中總是存著些許疑慮……”
如露忍不住道:“上人多慮了,唐治大王他……”
白眉老僧截口道:“壹旦判斷失誤,妳知道,後果該有多嚴重。”
如露心中壹凜,不敢再言。
白眉老僧停下腳步,思索片刻道:“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妳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從我們壹路行來所見,上將軍此人做事,從無貿然之舉。所為,皆三思而後行。如此,則必有征兆,妳們要做的,就是看清他在做什麽,為什麽要這麽做。”
“是!”
另壹位老僧微笑道:“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豈有不和敬的道理?
我們是有這個善意的,怕只怕上將軍少年得誌,業障迷相,不能輕除。妳們二人待他,當如佛陀之脅侍尊者,助他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成大功德。”
“是!”
可憐梵音和如露兩個晚輩弟子,在壹眾高僧面前根本沒有說話的份兒,只能唯唯稱是。
二人回到唐治行營之中,便要開始用餐。
她們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行路之中,更不好侍弄,所以清湯寡水的,那吃食也是簡單。
不過兩個小尼苦慣了,倒也甘之若飴。
剛拿起壹個饢來,還不等撕開泡湯,狄窈娘就來了。
狄窈娘眉開眼笑的,左手拈著個雞腿,右手兩個煮熟的雞蛋,還壹上壹下地扔著雞蛋,接拋靈活,跟雜耍兒似的。
“梵音如露兩位尼師,壹起吃啊!”
壹見她來,梵音如露如臨大敵,立即正襟危坐,深吸壹口氣。
狄家姑娘又來了,也不知道她今天又來提什麽不好回答的問題!
來吧!放馬過來,誰怕誰!
只是,很顯然,狄姑娘今天真的心情很好,壹點為難她們的意思都沒有。
在她們二人身邊壹屁股坐下來,狄窈娘便把雞腿往空盤子裏壹放,兩個雞蛋壹碰,然後就極靈巧地剝起蛋殼來……
……
唐治巡視九曲,此前已經任命的要員,馬上就要上任的集賢院剛畢業的官員,還有葉茹三位夫人,盡皆陪在身邊。
獨山雖有駐軍,不過,地方上也不可以沒有壹定的自保之力。
巡察期間,唐治就提了提團練、民壯的建立與訓練。
這不僅能加強九曲之地自保之力,還能在這個過程中讓當地百姓的凝聚力更強。
壹些原本就生活在這裏,沒有離開的蕃人,唐治也同意他們直接並入九曲郡,並且以此設立了制度。
以後,想走的,不是那麽容易,想來的,倒是可以大力鼓勵與扶持。
田莊的設立,田地的開墾,牧場的補充等等,以及相應制度法律已經完善的地方,唐治也都做了充分的了解。
至於榷場,也設立在九曲。
有農有商有兵,與農商兵相關的工業作坊自然而然地就會出現並壯大起來。
榷場交易上,絲葛棉麻、糧油鹽茶、布匹瓷器如何對葉茹輸出,銅鐵馬匹、膠筋牲畜如何輸入,也就其中含糊的部分做了明確的解答。
唐治還想著經由葉茹,把商業滲透到其他各茹去,他看了壹眼次曲夫人,微笑道:“格桑夫人主管葉茹全局,侍夫人要幫著榷場事宜,向其他各茹輸賣商品,再從他們那兒買入牛馬的事兒,就得勞煩次曲夫人了。”
次曲夫人受寵若驚,唐治大王當著大家的面兒,親口這麽說的,那就誰也搶不走了。
這其中壹進壹出,轉口貿易,輕輕松松就有壹筆豐厚的收入啊!
她的母族不用擔心在葉茹的大劇變中,成為可悲的墊底壹族了。
還得是喜嬈啊,這孩子應該是跟大王說過了,果然她壹開口,大王就給予了關照。
大王還挺給這孩子面子,果然是喜歡她的。
次曲夫人心花怒放。
九曲之地經營好了,這裏廣袤豐沃的土地,將可以生產出供應整個隴右的糧食。通過這裏與葉茹以及其他各茹的交易,可以買入大批的戰馬和耕牛。
冬小麥、春小麥、大麥、青稞、喬麥、糜谷、高粱、水稻、黃豆等糧食,還有、大麻、蓖麻、芝麻、甜菜、亞麻、油菜、蠶豆等農產品,牧場的馬、驢、騾、牛、羊、駱駝……
在這個過程中,他能漸漸把蕃人變成農民、商人、工人,把他們牢牢鎖死在這塊土地上。
農耕稼穡之道,唐治也不是太懂,但是精於此道的百姓有的是啊,深耕通曬、施足基肥、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的門道,從關中遷來的這些老農太懂了。
精於農田管利、水利開發、園林樹藝管理的農官也不缺,他只要在大政方針上不跑偏,從律法和軍事上給予相應的保障,九曲壹定可以變成隴右糧倉,魚米之鄉。
而隴右的另壹個糧倉,就是有隴右小江南之稱的成州。
掌控成州的李家已經倒了,與之沆瀣壹氣的州刺史也在回京之後交給大理寺了。
成州被隱瞞的田畝真實數目早就報了上來,萬畝以上的大田莊就有五個。
等九曲之地徹底開發,隴右就可以不必依靠朝廷從關中源源不斷地向這裏運糧。
這壹來,不但可以最大程度減輕朝廷的支出,而且隴右最脆弱的壹環解決了,守住隴右,讓它成為關中腹中的西門最後壹道堅固門戶,就不是問題。
等到了預備開設榷場的幾處地方,唐治才發現,聞風而動的商賈早已畢集於此。
他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設立榷場的消息壹出,他們立即就察覺出了其中的大商機。
張壹帆的錦衣衛密報唐治,已經在這裏建宅子開店鋪,提前搶占很多有利地形的商賈,有壹部分是小有資財的商賈合夥入股的,但更多的,其實是隴右那些豪強派來試水的。
別看他們沒有打著這些豪強的旗號,其實背後都有壹方豪強,其中包括賀蘭家、楊家、韋家這些與唐治關系極為密切的人家。
所以,如何處置,他們沒人敢做主,就等著唐治裁斷呢。
趕來匯報情況的,是榷場市令官令狐英傑。
這令狐英傑本就是隴右人氏,破落寒門,被張壹帆發掘出來的。
他現在的公開身份,是榷場的市令。
這種大型商貿場所,可也是收集情報的好地方嘛。
唐治現在重用依附他的豪強,他也不能不重用。
壹個是現在需要籠絡其中壹些家族。
再壹個,徹底把他們拋開,還真沒那麽多人才可用。
豪強就不說了,除了他們之外,能讀書識字、會寫會算的,也得是家族比較強大,能夠在宗族族田的資助下,在宗族自辦的義學中接受教育,壹般的小家小戶根本沒那個條件讀書。
不用他們治理地方,難不成選壹批文盲?
但是唐治也不想等到這些“血緣太近”的人形成新的尾大不掉的家族勢力時再去削弱,因此已經有意識地培養其他來源的力量,彼此形成制衡。
因為唐治是讓令狐英傑當眾稟報,所以令狐奐傑說的很隱晦,他不能暴露錦衣衛這層身份。
唐治聽了匯報,卻只是淺淺壹笑。
“淺嘍,妳們的格局淺嘍!”
唐治對派駐榷場的錦衣千戶令狐英傑笑道。
“怎麽都以為,本王看他們不順眼,是要搞死隴右豪強麽?”
令狐英傑腹誹,盧家都給妳搞滅門啦!
李家的處境好點兒,可要不是有息夫人和李三娘這對母女,恐怕也好不到哪兒去,妳還不想搞死這些豪強呢?
唐治道:“無論是大姓宗族,還是小姓宗族,其實都是這天下中壹個個的小群體,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和壹戶戶人家,沒有什麽區別。
每壹戶家庭,都會維護自己這個小家的利益,有人脈有關系的時候,他們也想著走走關系。
家裏有錢的,也想著讓後輩多讀點書,走在其他人家的前面,這有錯嗎?本王把他們都搞垮?
不不不,這不可能。不但不可能,還應該予以鼓勵。壹戶戶小家強了,朝廷這個大家才能強嘛!”
四下裏,有當地的官員,有葉茹三位夫人,有也許有著某方背景的壹些榷場小吏,也有壹些商賈代表,壹個個屏息聽著唐治談笑風生。
“但是,其中壹些家族目無王法,危害江山、危害百姓了,那怎麽辦?壹家如此,該懲辦,壹個豪強,自然也該懲辦,但是,不能壹棍子打死嘛。
守法遵紀的,妳越強大、越富有,就越該支持與保護。鄉裏間合作互助,辦學扶困,替官府收糧征稅,僉派捐費,還有義捐賑民,修橋補路,防疫避瘟……,這樣的不但要鼓勵,本王還要向朝廷請賜匾額,加以褒獎呢。”
他清楚,他今天這番話,很快就會傳到隴右大大小小各個家族耳中,這正是他要達到的效果。
以狄家商號的名義隨來榷場的狄窈娘坐在位中,托著下巴,笑瞇瞇地看著唐治。
治哥哥這副樣子,真是愛死人兒了。
看著正侃侃而談的她的男人,再想想與治哥哥同齡的那些神都闊少,真雲泥之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