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75章 偷梁換柱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0

  既然以南郡兵誘敵的策略失敗,秦軍也不再遮遮掩掩,跟在後方的壹萬秦兵立刻跟上,壹半逼近項城,另壹半則在潁水南岸擴建營壘。
  而潁水北岸,秦軍主力也露出了真容,數不清的旗幟煙塵朝岸邊匯集而來,鴻溝方向又有數十艘木船駛來,開始加快修建浮橋。
  南郡兵這次也不必再演戲,全副武裝鎮守著河岸和項城之間的位置,提防楚軍出城。
  黑夫展目向北眺望,但見潁水北岸車騎旌旗,矛戟如林,行軍隊伍足有數裏之長,煙塵彌漫,軍容甚盛,合在壹起,怕是有三萬多人,分別由五六個校尉統帥,被他們簇擁在中間的,則是李信那顯眼的帥旗。
  浮橋狹窄,以舟為梁,上搭木板,三萬秦軍光渡河就花了壹整天,直到入夜時分才渡完,北岸留了壹個都尉鎮守,其余全部集中到了南岸營地來。
  不過就黑夫所見,卻發現這些秦軍多是步卒,車騎只有很少壹部分。
  李由本欲在浮橋處迎接李信,然而卻被傳令兵告知,李將軍有令,眾都尉入夜後再到大帳相會,李由只好等大軍安頓好了,才讓幾個短兵跟著他,往大帳而去。
  黑夫也在其中,做短兵的壹個好處,便是可以跟著都尉到處走動,不用像以前壹樣,只要沒有作戰任務,就得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營帳內。
  當然,前提是都尉欣賞且喜歡帶著妳。
  他們穿行在比前天擴大了數倍的營壘中,卻見尖頂的氈帳綿延直至遠方,此時正是造飯的時候,炊煙如纖細的手指,自幾百座營火中升起。風塵仆仆的秦卒坐在帳篷外磨利武器,旗竿深深插進泥濘的地面,熟悉的玄黑旗幟飄揚風中,與夜色融為壹體。
  大帳很快就到了,這座主將大帳大得像房屋壹樣,高達三丈的高牙大纛樹立在帳外,龍旗羽葆,三軍皆受調度。
  主帥大帳乃是要地,四處都是戒備森嚴的兵卒,作為主帥,短兵親衛多達四千!黑夫他們這些短兵是沒資格進去的,遠在轅門處就被攔下,只能目送李由走入帳內。
  轅門之外,有專門讓短兵親衛休憩的營帳,黑夫帶著幾個手下鉆進去時,發現裏面已經坐滿了人。
  這些人應該都是護送各自都尉過來的短兵親衛,黑夫帶著季嬰、共敖等人走到還空著的位置上坐下,自有人給他送來熱湯。
  坐在壹旁的壹個絡腮胡百將朝黑夫打招呼道:“敢問這位大夫,汝等來自何處?”
  黑夫朝他拱手:“在下黑夫,從南郡來,李都尉麾下短兵。”
  “在下周華,來自三川,蘇都尉麾下短兵。”
  那人自我道明了籍貫,同時指著旁邊的幾波人介紹起來了,原來,他們都是短兵百將,分別從屬於來自河東、南陽、上黨、河內兵團的都尉。
  秦軍的野戰部隊是按照籍貫來編制的,這次伐楚,河東、三川、南陽三個郡各出兩個曲,萬余人的部隊。像南郡、上黨、河內就只有壹個曲,五六千人。
  眾人都是短兵百將,地位相仿,職責相同,算是壹個圈子的人,所以也聊得起來,不過說來說去,議論的多半是接下來要怎麽打仗。
  來自三川的周華問道:“黑夫百將,先前不是說好了要讓南郡兵誘敵麽?為何沒成?”
  眾人都看了過來,黑夫便解釋道:“敵將狡猾,李都尉幾次誘敵都未成功,本來搭建浮橋時,楚軍已經派車騎出城,誰料卻是來試探吾等的,到了近前就折返而歸,未能截獲。”
  “真是可惜。”眾人遺憾地嗟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若是能將楚人引出來殲滅壹部分,後面的仗就好打了。
  “我看接下來,肯定是要與楚軍在這項城決壹死戰了!”
  “然也,我聽都尉安排說,要讓工匠修建攻城器具,想來再過幾日便要蟻附攻城。”
  因為不用親自去填溝壑,眾人的表情都比較輕松,但又忍不住各自出言獻策起來,雖然他們的進言也沒上吏聽得到。
  黑夫聽著聽著,忽然忍俊不禁,差點笑了出來,因為這場景,讓他有壹種前世的既視感。
  領導在裏面開大會,壹群送領導來的司機則在外面喝茶亂侃……
  不過聽著聽著,他又發覺有些不對,感覺這營帳內似乎少了些什麽。
  沒錯,大家都來自山東郡縣,卻少了那股熟悉的關中腔。
  黑夫便問道:“周百將,怎麽沒見到來自內史、上郡、北地、隴西的袍澤?”
  這幾處都是廣義的“關中”,兵卒最為精銳,秦法已推行百余年,每壹代都是百戰之師,上郡、北地、隴西更有的彪悍車騎,機動性很強。這才是真正的主力,可卻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夫他們這些來自山東郡縣的“雜牌軍”。
  周華壹楞:“這幾處的都尉,都隨蒙恬將軍去上蔡了……”
  “去上蔡了?”
  黑夫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難道前些天在陽城時,絡繹不絕路過的那支軍隊,便是這批人?
  “山東諸郡的都尉率領步卒,在此與項城楚軍對峙,兵力不過五萬,城內的楚軍起碼三萬。這座城池,短時間內是打不下來的,此時此刻,三萬車騎精銳卻不翼而飛,難道說,這所謂的強攻項城,也是個幌子不成?”
  ……
  黑夫和短兵百將們在外面漫無邊際地猜測接下來的戰局,李信大帳之內,李由卻已經被眼前的壹幕驚得目瞪口呆。
  坐在主將帥位上的,不是李信,而是蒙恬!
  “蒙將軍。”
  李由收起了驚駭的心情,拱手問道:“怎麽是蒙將軍在此?李將軍他……”
  “不急,且先坐下。”
  蒙恬讓李由就坐,雖然蒙氏與李斯談不上多和睦,但蒙恬與李由都出身郎官,這次伐楚之役事關重大,秦王之所以不用宿將老將,而讓他們來做李信的副手,就是希望昔日身為秦王親信的郎官們,能在這壹仗裏精誠合作,打壹場漂亮仗,壹戰滅楚!
  所以蒙恬也要放下隔閡,與他們同舟共濟。
  李由坐下後,蒙恬掃視帳內,如此壹來,交由自己統帥的八名都尉,都來齊了,他們都齊刷刷地看向蒙恬,希望他能給出壹個解釋。
  蒙恬笑了笑,展示了李信留給自己節制大軍的虎符,而後道:”李將軍令我虛舉大纛,在此與楚軍主力對峙,他則親帥三萬關中精銳,帶著車騎前往上蔡了,當然,李信將軍那邊,打的也是裨將旗號……”
  他說完後板下臉來:“此乃機密,有敢泄者斬!”
  眾都尉齊齊應諾,當年長平之戰,也是暗中換將,以武安君易王齕,將趙人蒙在鼓裏。
  蒙恬這麽壹說,他們便都明白了,難怪這些天,“李信”深居簡出,對外都只讓親信代為傳令,原來他和蒙恬玩了壹出偷梁換柱啊。
  李由略壹思索後,猜出了李信、蒙恬這麽費盡周折的動機,立刻問道:“蒙將軍,如此說來,吾等並非真攻項城?”
  蒙恬頷首:“正是要讓荊人以為,我軍主力盡在此地,意在攻城。楚王生怕項城失守,會讓我軍順著潁水直下,威脅鉅陽、壽春,必調撥大軍來馳援。可卻不知,在左右兩側的上蔡、睢陽,已有兩柄鋒刃插入楚境。尤其是上蔡處,更是李將軍親帥的車騎精兵!”
  所以說,秦軍真正的主攻方向,並非項城、潁水壹線。
  眾人議論紛紛之時,外面又有壹傳令兵入內,將壹份密封的信牘交給了蒙恬。
  蒙恬立刻毀去封緘,展開來信在燈下觀看,頓時面露笑意。
  他轉過身,對帳內眾都尉宣布了最新的軍情。
  “方才我說的話有錯。”
  “李將軍如今已不在上蔡!”蒙恬宣布道:“我軍,剛剛攻下平輿!”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