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陛下聖明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1
朝廷的會議精神下達的很快,通過大唐官方的驛站系統,短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大唐。
消息有三,可輕可重,完全看個人怎麽理解。
“都督,這有些不合常理啊!”
段綸輕輕皺了皺眉頭,暗道的確有些不太合乎常理,可不合乎常理又能怎樣?
“把通告貼出去,另外再送去各縣,讓他們立即宣揚此事!”
“都督……”
“照做!”段綸沒有給對方開口辯解的機會,沒用。
自己這個都督之位是怎麽來的?自己心裏很清楚。
李元吉真的是看中自己的能力了嗎?固然,段綸不否認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但能坐在洛州都督這個位置上的人,難道僅僅只是壹個能力問題就能搞定的?
如果不是自己駙馬的身份,就是自己能力比現在強上兩倍,也不見得能坐上這個都督之位。
段綸記憶裏還清晰的記著上任之前李元吉跟自己說的那壹段話,不求洛州跟上長安的腳步,只求不亂即可。
中原地區,沒有壹個皇帝敢放棄的,敢不重視的,任何朝代都不行。
所以,別看段綸表面上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只要朝廷下個命令,他根本就沒有選擇的余地,唯壹能做的,就是緊跟朝廷的步伐。
“降稅,糧價,驛站……”段綸擡頭望著天,喃喃自語道。
許久之後,段綸無奈的搖了搖頭,自己是越來越跟不上皇上的腳步了,而年輕人的思維跳躍,也不是自己能接受的。
糧價和驛站這事倒是好說,朝廷下令解決,並不為奇,只是這降稅,為何先前沒有聽到半點風聲?
按照常規的規矩,壹般朝廷會在當下進行通報,讓各地先做好準備,然後來年,或者緩沖壹年再做實施,有個壹兩年的時間做準備,出問題的可能性不大。
來的是如此的突兀,空缺上哪去補?
稅改給各地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即便是洛州這種中原地區商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有些感覺吃力,現在又縮減了稅收,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麽辦?
……
有人歡喜有人愁,洛州城內,在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後,短短壹個時辰之後便張貼出了最新的通告。
雖然在洛州城內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只能說,這股風波並不大。
因為洛州城內的百姓,還在種地的並不多,倒不是說沒有,只是比例不算多。
大多數都只是降地租給自己親人,每年只收取壹些租子,或者幹脆就賣掉,拿錢來做些生意。
此次的降稅對於他們來說,倒是無關緊要。
當然,如果非說沒有關系那就是扯淡了。
大唐的課賦,不是看妳有沒有地,而是按人頭來算的,只要是在官府手裏拿到地的,無論多少,無論妳賣了還是租出去了,課賦都必須要承擔,只有那些中男以下和女子才不用納課賦。
降壹成,比例不多,但本著能省壹點是壹點的心態,不少百姓還是對朝廷的這個政策大呼聖明。
洛州以東,五十余裏處。
劉老漢扛著個鋤頭站在田間地頭,看著壹望無際的綠色麥苗,心情那是要多爽快有多爽快。
去年下了幾場雪,規模不大,但也不小,如今積雪已經全部融化,大地也開始復蘇。
扛著鋤頭在地頭上刨了兩下,地裏水份很多,看到這裏,劉老漢的臉上更是露出壹副難以抑制的笑容,甚至可以預見,今年又是壹個豐收之年。
瑞雪兆豐年,這句話如今已在民間廣為流傳,冬天雖冷,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壹件大喜事。
這意味著他們接下來只需要在收割前壹個月,對田地進行壹次灌溉就行了,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只要保持土地不幹燥,有點水份也可以。
這樣壹來,田地的產量自然會驟然飆升。
雖然還達不到後世畝產千斤的水平,但是冬小麥的話,畝產壹百四五十斤還是有可能的。
對於壹個順年也只能畝產壹百壹二十斤的老農民來說,畝產增加個壹二十斤意味著什麽?
沒中過地的人壹定不會明白這個道理,更體會不到這裏的樂趣與艱辛。
劉老漢沒什麽能耐,也沒什麽特殊的地方,與其他的普通百姓壹樣,每次豐收過後,都要發動全家在田間地頭忙碌上幾天的時間。
不是急著耕種,而是大掃蕩,看看收割的時候有沒有遺漏在地裏的糧食,這是個連壹粒糧食都不能浪費的年代。
不是沒得吃,而是窮怕了。
“他二叔,又站在地頭傻樂呢?”
劉老漢沒有回頭也知道是何人在嚷嚷,心裏也沒有不痛快,直接轉頭笑罵著:“臭小子,別以為妳是裏正老子就不敢打妳,這也就是老子老了,老胳膊老腿快使不動了,這要是放在十年前,看老子不打的妳滿村亂跑。”
劉舉呵呵壹笑,鄉裏鄉親的,擡頭不見低頭見,多多少少也粘帶著壹些親戚,倫理之輩固然要遵守,但偶爾的開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也沒人會去在意。
劉舉不就是靠著這壹手,在村子裏混的很不錯,雖說這人嘴巴有點欠收拾,但誰家要是有個矛盾啥的,劉舉過去說壹句,大家也都願意賣他這個面子,所以,裏正這個職位自然也就是劉舉了的。
“他二叔,妳來吧,今兒個我就站在這裏不動了,任妳打罵,絕對不跑也不還手。”劉舉往哪裏壹站,壹臉欠收拾的笑嘻嘻。
“嘿,妳小子蹬鼻子上臉了是吧?”劉老漢壹聽,瞬間來了脾氣,這小子往日來上壹句就趕緊二叔二叔的叫的可親了,自己也不好發脾氣,今兒個這是咋了?
劉老漢也不知道,反正他還是裝模作樣的舉起鋤頭朝著劉舉那裏走了過去,裝模作勢要給他來上壹下。
“二叔,動手之前我可得跟您說件事啊,今兒個您要是打了我,估摸著十天半個月的,您是回不了家了。”見劉老漢走來,劉舉也不擔心,反而嬉皮笑臉的說了句。
“裝模作樣,老子是妳二叔,是長輩,打妳也就打了,罵妳也就罵了,就算妳是裏正,官府也管不著,再說了,老子自己的家,憑啥回不得?”
“行了二叔,我也不跟妳瞎聊了,趕緊回家吧,有好事。”見差不多了,劉舉也不想再多浪費時間,畢竟這是關乎大家的好事,自己還想盡快傳達下去呢。
“啥好事?”劉老漢好奇道。
“不敢說,怕妳聽了太過驚喜受不了……”
“妳小子給老子站住……”
罵歸罵,劉老漢還是跟著劉舉壹起回了村子,途中不斷的打探著,可劉舉那貨嘴巴很嚴,楞是壹句話也沒套出來。
途中又遇到了幾個跟劉老漢壹樣來地裏看莊稼的村民,兩人也壹並招呼著回了村子。
結果回了村子以後,劉舉依舊沒有告訴他們,而是讓大家夥幫忙挨家挨戶通知人到谷場那邊去,說是要統壹宣布。
村子不大,只有壹百來戶,幾個人分頭走著,也不進家裏,直接就在路上大聲的吆喝著,壹趟走完,村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也差不多都出門往谷場那邊靠攏。
壹百來戶,七百六十口人的村子,不大也不小,好在谷場也不小,還是可以容納這麽多人的。
見人齊了,劉舉這才登上高處,費了老大勁兒才讓底下議論的聲音小了些,就是壹些不聽使喚的小屁孩還在那邊嬉鬧,不過劉舉也沒心思去管他們。
“剛才呢,鄉裏把各村的裏正叫了過去,主要呢,就說了三件事。”劉舉伸出了三個手指頭,壹臉笑意的說著。
“有事能直說不?大冷天的,凍死個人……”見劉舉要擺出壹副長談的架勢,底下立即有人不滿道。
都是大字不識壹個的老百姓,妳說那麽多大道理又聽不懂,簡直浪費時間。
“額……”劉舉尷尬了下,不過也就壹下下,繼續道:“先說第三件,朝廷下命令了,大路附近每二十裏修建壹座驛站,朝廷配馬,但馬匹所需的草料什麽的,得各鄉來負責,這個也不多,咱們鄉裏分了三匹馬,每家每年拿出個幾兩豆,割點草就行了。”
“要那麽多驛站幹啥?”話音剛落下,立即有人不滿的質疑著,驛站是朝廷的,憑啥讓俺出草料?雖然壹戶幾兩的也不多,但幾兩也是糧食啊,省著點的話,也夠壹家人吃壹頓了。
“劉老三,瞅瞅妳那慫樣,這是朝廷下發的命令,命令妳懂不?不能啥好事都總想著往自己懷裏摟,出力的事情壹點也不想幹,天底下哪有那麽多好事?”劉舉朝著劉老三吼了句,不過也不敢太過放肆,他怕下面人會指著他罵,連忙繼續說道:
“再說第二件,不過目前用不著,朝廷頒布了糧食保護價格……”
各種糧食都有,但這只是保護最低價,當下所有糧食的價格都在這個保護價格以上,所以當下根本沒用,百姓們也就沒什麽太大的反應。
“最後壹個,朝廷下令了,打今年開始,課賦下降壹成……”
“真的?”
劉舉的最後壹句話,瞬間引起了壹陣騷亂,下降壹成那也是下降,現在每丁男每年要納粟或者小麥兩石,絹、綾各兩丈,布加五分之壹尺,繳絹、綾的,另加綿三兩,繳布的另加麻三斤。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降低個壹成,其實也是減少了壹筆不小的支出。
古代百姓什麽時候最幸福?降低課賦的時候最幸福。
“陛下聖明……”在村裏老者的帶領下,不少人都朝著長安方向拱手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