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五四章:出行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2

  現如今的大唐,就像是後世改革開放的時候,壹年壹個臺階,壹年壹個模樣,變化的速度之快,更是令身處於大唐境內的這些百姓們都毫無知覺。
  只有偶爾的停下腳步,回憶過往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他們已經如此強大了。
  正旦前夕,往來的客車數量明顯增加了不少。
  鐵路的開通,加速了貨物的運輸,同樣也加速了人員的流動。
  以往不出遠門,是因為出去了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回來,更不知道途中會遇到什麽樣的問題。
  但是現在不同了,壹天的時間,就能從長安到洛州,花費並不算大,時間也很短,很方便。
  有不少的商人,已經開始借助著這條鐵路線來擴展自己的生意,有些人是賠的褲衩都丟了,有些人則是賺的盆滿缽滿,但在現在這個環境下,大多數還是賺多賠少。
  只要不是自己作,加上眼光奇差,最次也能混個保本,不至於被餓死。
  壹個月前,李承光提出了想親眼看壹看大唐的鐵路,親自坐上去感受壹番。
  李元吉同意了,但李承光卻並未立即執行,而是又等了壹個月的時間。
  這壹個月內,李承光不斷的搜集著所有關於火車,關於鐵路的信息,從科學院鐵路項目部,從鐵路運輸管理局,從官員,從商戶,從普通百姓那裏去了解壹切可以得到的消息。
  甚至還親自到鐵路運輸管理局的財務部查詢了自鐵路開始籌建以來的所有運營情況,當然了,少不了去找李元吉的心腹馬周,去了解關於自己父親對於鐵路未來的規劃。
  過了年,李承光也就八歲了。
  比起同齡人,李承光顯然更加成熟,壹是這個時代就是個早熟的時代,指的不是身體,而是精神。
  很奇怪吧?其實仔細去對比的話,就會發現這壹點也不奇怪,反而很現實,後世所謂的早熟,跟古代相比較起來,更多的可以被看做是無知,幼稚。
  李承光不是太子,但也意識到自己將有可能成為太子。
  父皇有這個意思,也在培養自己,但卻始終沒有決定冊封自己為太子。
  了解以往的冊封案例,得出的結果只有壹個,現在的自己,還沒有徹底的被父皇信任,所以沒有冊立自己為太子。
  雖說李承光的想法也有些幼稚,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已經在考慮著如何展現自己的能力了。
  或許自己的所作所為,會有很多的漏洞,會有很多的不足,但憑借著他對父皇的了解,李承光幾乎可以肯定,這並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自己做沒做,重要的是,自己的眼光有沒有出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常識性的錯誤基本不叫錯誤。
  況且自己也並非沒有優勢,年紀小,這就是自己最大的優勢,不做,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裏,敢於去做,敢於去暴露自己的問題,在李承光看來,這並不是扣分項,只要能解決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並且引以為戒,那麽扣分項完全可以轉變成加分項。
  大好的機會擺在自己眼前,不去拼壹把,將來又有誰會為自己去覺得惋惜?
  “五叔,火車上平日裏應該沒有這麽多人吧?”年幼的李承光坐在緊鄰車窗的位置,身旁坐著的,是馬五,再往外則是過道。
  客運車廂並不大,壹排只有四個座位,中間只有壹個能夠使兩人並行通過的過道。
  餐桌?抱歉,普通車廂並沒有這玩意兒,客車車廂采用的是跟後世普通客運汽車壹樣的排列方式,座位之間的間隔還算可以,至少馬五這個身高將近壹米九的大家夥,做下以後,膝蓋距離前座大約還剩三指左右的寬度。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這個寬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考慮到長途行駛,不能躺也不能幹別的,時間久了,還是會讓人身心疲憊。
  “恩,剛巧趕上了運輸高峰期,平常的時候,壹節車廂很少會有坐滿的。”馬五點了點頭,他沒怎麽做過火車,就算坐,也是專列。
  倒是手下坐過不少次,李元吉答應了李承光的請求,便給自己也安排了個任務,陪著李承光壹起去。
  知道李承光近段時間在幹什麽以後,馬五也就順帶著找手下了解了壹下情況。
  當然了,春運這兩個字現在還沒有流行起來,但這段時間的運輸,的確是春運的雛形。
  “原來如此!”李承光點了點頭,算是確認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這並不是結束,他了解過近段時間鐵路的運輸安排情況,較之以往,發車的頻率更加密集了,同時增加了大量的客運專列。
  可即便如此,每節車廂依舊是人滿為患,現在就連過道上都是站著大量的乘客,甚至,壹個人想要從這端走到另壹端,難度也很大,用密不透風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咦?外面這些人是幹什麽的?”窗外的樹木農作物飛速的倒退著,鐵路旁邊有幾個身著統壹制服的男子站在地上緊緊的牽著手中的馬匹,而且身上好像還帶著旗子,還有防風燈?
  可這是白天,帶著旗子倒是可以理解,可帶著防風油燈是幹什麽的?
  “那些人是引導員,正常時候他們也就待在壹處守著,如果前方有火車出現了問題,他們就要騎著馬朝著反方向跑,直到遇到下壹隊引導員為止,將消息轉告給他們,如果遇見了火車,就通過手中的旗子,或者是油燈來通知火車停車等待。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壹個職責,負責提醒火車保持安全車距,避免發生火車相撞事故,從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馬五解釋著那些引導員的作用。
  現代有GPS,有北鬥,唐代什麽都沒有,只能依靠人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為了防止引導員走神犯錯,或是忘了某壹件事情,所以配備的是壹個引導隊六人,每隔十裏布置壹隊。
  但考慮到引導員的工作性質,所以引導隊大多數是在附近村莊招募的青壯年來負責。
  時間是全天制的,實際滿編為五人,因為不論什麽時候,引導隊總有壹人在休假。
  他們采取的是輪休制,六個人,在六日內每人休息壹日,輪到誰誰就休息,其他時間就待在鐵路旁邊。
  為了適應這壹工作,也進行了詳細的分工,日間兩人,夜間三人,這樣就可以確保始終有人在工作。
  再說這個工作並不累,就是比較熬人,但對於周圍的百姓來說,這可是個好工作,工資高不說,還清閑。
  李承光依舊是點了點頭,腦子裏在不斷的計算著,推斷著。
  壹條鐵路的運力是多少,其實很容易被推算出來,只需要知道每種車型跑完全程需要多久的時間,以及安全車距是多少時間就可以了。
  只要能夠做到這些,保證每壹個環節都不出現差錯,就可以將壹條鐵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防止出現問題,所以鐵路運輸局設置了壹個安全界限,這個安全界限為壹刻鐘,也就是半個小時的時間。
  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會將這個時間再增加壹些,比如壹刻半,也就是四十五分鐘或者四十分鐘為安全車距。
  這樣做每天會影響數趟列車的行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確可以極大的保證安全性,這壹點很重要,也是李元吉最在乎的地方。
  ‘如果要提升鐵路運力的話,在保證當前安全制度環節的前提下,新建造壹條鐵路是不現實的,投資太大,周期太長,且線路完全是重復的,得不償失。
  那麽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提升火車的速度,速度快了,相同的時間跑的也就遠了,這樣就可以將安全時間相對應的縮短壹些,但是在人員方面,必須要進行更加系統的培養,但如此壹來,人員的配備就會更多,花費更大,也不能保證萬分的安全。
  那麽,應該修建烽火臺,將引導隊至於烽火臺內,日間用狼煙,夜間用火光來提醒火車是否應該減速,或者停車,這樣壹來,對於人員的要求就不是那麽高了,時效性也會更快壹些。’李承光在心中想著自己對於鐵路改進的方案,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案很靠譜。
  火車的速度增加,這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科學院壹直沒有放棄對這方面的研究,而且火車項目部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投資也是相對應的增加了不少。
  提前拿出壹個相對應的計劃,然後去論證,去修改,等到新的火車出來以後,就可以迅速的投入使用,極大的節約了寶貴的時間。
  李承光決定將自己的這壹想法記入自己的出行感悟中去,然後等回到長安的時候,拿出壹份完整的出行感悟,或者說是出行報告,算作是此次出行的成績。
  當然,此次出行哪有那麽簡單?李承光的心裏可是打著小算盤呢,鐵路雖強,但那只是其中的壹個,身為未來的太子,又豈能將目光全部放在這壹方面?
  借助此次的出行,從而接觸到更多的東西,這才是李承光的目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