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六六章:只有二成的成品率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1

  從軍校離開,李元吉便是直接前往了科學院。
  說起來自己也有好些時候沒有去過那裏了,雖然有進展什麽的也會立即匯報,但是說來的話,也差不多有半個月沒有任何消息了吧?
  而上壹次的匯報,還是說科學院那邊想要壹臺蒸汽機來進行膛線的刻畫。
  比起人力而言,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可以更穩定,速度也更快。
  加上壹臺蒸汽機其實也沒多少錢,只是制造上麻煩了些,加上科學院又不是用他來拉車,只是刻畫膛線而已,能拉動,不頓挫就好。
  相比較於子彈的制造,槍械的制造反倒是沒有太多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最大的困難在於槍管的制作。
  李元吉提出的無縫鋼管,讓工匠們只能郁悶的去壹根根的鉆出來,這可是個費時費力的活,而且要求也比較高。
  好在冶鐵作坊那邊通過各種混亂的試驗,倒是找出了幾種材質較硬的鋼材,或者被稱之為合金鋼材比較合適,但唯壹不足的是,沒人知道這玩意兒到底該叫什麽?只知道往裏面放了些什麽。
  用這些合金鋼材打造成鉆頭,然後壹點點的去鉆。
  來到科學院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可在這裏依舊是壹副忙碌的景象。
  珍貴的蠟燭在這裏就跟不值錢似的,從來不可能看到壹根根的點燃,每次點燃,都是壹排壹排的,壹堆壹堆的,將整個作坊給照的通亮。
  “陛下……”
  看著眼前的這壹幕,李元吉忽然間覺得自己有些落伍了。
  不,是有些小看這些科學院的科學家們了。
  開拓思維的好處有很多,這壹點李元吉很清楚,所以才會不遺余力的去開拓他們的思維,為的就是要讓各種想法大爆炸,不斷的湧現出來,在合適的時候,這些想法可以派上用場。
  比如說現在,李元吉看到的這個。
  壹臺蒸汽機正在吭哧吭哧的工作著,幾個輪子正在不停的旋轉著。
  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就跟火車的模樣差不多。
  而不同的地方在於,這些輪子都是騰空的,輪子的正中央被打通,成了空心,而在兩端各自加裝了壹個卡扣,壹根槍管就這麽被死死的固定在上面,隨著車輪的轉動,槍管也在迅速的轉動著。
  因為是騰空,所以阻力會更小,所以車輪轉動的速度更快,對於蒸汽機來說,這樣的負荷跟沒有沒什麽區別。
  除此之外,還對車輪進行了改裝,比正常的車輪縮小了很多,可以是車輪的轉動速度更快,兩者相結合,直接帶來的效果就是。
  李元吉看到了在後世看到的那壹幕,壹邊是鉆頭,由人工手動的控制著,另壹端則是高速旋轉的車輪,帶著的是壹根實心的槍管。
  為了防止抖動導致槍管的不合格,所以鉆頭也是被固定在壹個巨大的底座上的,這個底座別說是壹個人,就是兩頭牛都未必能撼動。
  采取的是混凝土結構,深入地下壹米深,據說只是這麽壹個底座,就用了五十多袋水泥,以及五百多斤的鋼筋。
  五個車輪可同時對五根槍管進行加工,這使得槍管的加工速度更快了壹些。
  “這是誰想出來的辦法?”李元吉不禁有些好奇。
  “陛下,這是梁主任想出來的,不過最開始的時候,那邊放的是鉆頭,只不過穩定性不夠,所以就換了個位置,結果效果還挺不錯的,合格率已經達到九成以上了。而且這種方式的生產速度也很快,壹個鉆頭平均壹個時辰就能打通壹根槍管,就這麽壹臺機器,壹天的時間就能造出六十根槍管,刨除廢品率,每天合格的槍管至少在五十根以上。”蕭敬連忙回應著。
  “妳們是怎麽看合格不合格的?”李元吉有些好奇,後世有專業的設備,合格不合格放上去就知道了,但現在什麽設備都沒有,又是怎麽看合格不合格的?
  “沒有裂縫,沒有變形,再壹個就是聽聲音,還有灌水……”蕭敬壹連說出了數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檢測方法。
  好吧,李元吉覺得自己只能拜服了。
  除了拜服,還能怎樣?難道說他們的方法不行?這是不可能的,人家的方法不行,自己也沒什麽方法,又拿什麽去證明?
  “刻畫膛線呢?怎麽沒有見到?”李元吉繼續問著,這臺蒸汽機是用來刻畫膛線的,結果到了以後卻沒見到膛線,反倒是見到了在鉆孔。
  蕭敬臉色壹僵,有些不太好意思道:“陛下,刻畫膛線那事用這個好像不太靠譜,廢品率是百分之百……”
  李元吉楞了下,不過隨著蕭敬的解釋,倒是也明白了為什麽會有百分百的廢品率。
  膛線的刻畫可不是什麽小事情,反之,刻畫膛線要比給實心槍管鉆孔還要難,而且還不止難上壹倍。
  在後世壹根槍管從鋼錠到成品需要經過多少個步驟,李元吉並不清楚,但是在現在,這個步驟也很繁瑣。
  首先就是要融化鋼錠,然後直接將鋼水倒入磨具中,制作成現在槍管的模樣,接著是掐頭去尾,將兩端多出來的截掉。
  然後是打磨,要將整個槍管打磨的光滑鋥亮,然後才是放在機器上進行鉆孔。
  鉆完孔之後還要進行二次打磨,不過這壹次打磨的是槍管的內部,這個要求就更高了,現在壹名熟練的工匠,壹天最多也就只能打磨兩根槍管,而且因為是人工打磨,質量方面無法得到保證,所以在這個階段廢品率也同樣很高。
  如果說鉆孔的時候能有九成以上的成品率,那麽打磨完之後,壹百根槍管還能剩下五十根就算是謝天謝地的了。
  不過關於打磨這事,科學院這邊倒是也有了想法,他們正打算用跟鉆孔同樣的方法去打磨,至少機器打磨出來的,可以誤差範圍控制到最小,人需要做的,只是控制著槍管的進出就行了。
  打磨合格之後,才是膛線的刻畫。
  而膛線的刻畫可不是隨意的畫上去壹些線就可以的,首先,每根線的距離有嚴格的要求,兩根陽線和陰線之間的直線距離必須壹模壹樣,就算是有誤差,誤差也只能是壹根頭發絲的壹成。
  當然,這個要求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不能有誤差。
  機器的速度快,就算人再怎麽控制,也不可能跟上機器的速度,所以用機器刻畫出來的膛線,存在著壹個很嚴重的問題,線條不勻,甚至能重復畫上很多條線。
  而李元吉的要求又是1:11,既膛線的螺旋長度為槍管口徑的11倍。
  當然,這個看來很復雜的問題,其實也並沒有難倒這些科學家們。
  先是利用模型,不斷的去測試研究,最終找出了旋轉壹圈的長度和距離位置,然後又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制作出了壹臺很高科技的設備。
  設備是壹臺以木頭為框架,然後采用了大量的齒輪卡扣等鋼鐵產物,通過聯動裝置將其調試好。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只需要定期的檢查聯動裝置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至於操作,那就更是簡單的很,壹個手動控制的轉盤去轉動就可以了。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已經設置好了位置,轉動的速度越快,槍管離開和自轉的速度就越快,轉動的速度慢,則槍管的離開和自轉的速度也相對較慢壹些。
  等到這壹次徹底離開之後,則反向轉動,槍管則會跟著反向轉動並且逐漸的靠近,進行第二次的膛線刻畫。
  而刻畫壹根膛線,需要來回轉動壹百次,也就是五十個來回。
  而被李元吉認為是最難的膛線刻畫,在這裏反倒是不是最難的,雖然誤差也有,但至少可以保證六成以上的成品率。
  這個效率在這個時代,那可不算是低的了。
  當然,主要還是內部打磨那壹塊出了問題,結果就導致了壹百根實心槍管,經過鉆孔後剩下了九十根左右,內部打磨過後直接銳減壹半,甚至只剩下四十根就算好的了,在經過後面的,也就是說,壹百根實心槍管,最終成品能用的,最多也就剩下二十五根左右,甚至大多數時候只在二十根。
  整體百分之二十的成品率,這個合格率可就夠低了,甚至是難以接受的。
  步槍其實早就設計出來了,雖然不知道效果怎麽樣,而這個又必須要等到子彈研究出來以後再去決定。
  而現在沒有停工,是在研究生產工藝,看能夠改進,然後提高成品率,增加生產效率。
  至於槍的口徑,實在沒辦法,李元吉只好搬出了毫米、厘米和米這個大殺器,將步槍的口徑規定為了8毫米。
  為什麽不是7.62或者5.56?
  原因很簡單,發射藥的性能問題,現在的發射藥跟火箭炮的發射藥是壹樣的,不同的只是顆粒更小壹些。
  雖然顆粒狀可以更充分的燃燒,提供更大的動能,但奈何於自身的性能就那樣,再怎麽分部規劃,他能提供的動能也總有壹個上限。
  所以只能采取相對較大的口徑,盡可能的多裝填壹些發射藥來增加子彈的動能,以此來提高子彈的速度和射擊距離。
  至於步槍的樣式,沒什麽好看的,在李元吉看來單發手拉式步槍其實都壹個樣,外觀上沒什麽太大的差別。
  但是當那把樣槍被拿在手上的時候,李元吉還是有股莫名的自豪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