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八零章:火車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1

  而蔣田他們所說的那種新型材料,現在正在李元吉的手中拿著呢,事實上在拿到這玩意兒的時候,李元吉就知道了這東西是什麽。
  橡膠!或者可以說的更直白壹些,這種經過改進的橡膠,可以被稱之為工業橡膠。
  在橡膠中加入壹些高嶺土,其最高可承受兩百多度的溫度,而這個承受範圍,基本已經滿足了蒸汽機氣缸的溫度需求,而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摩擦磨損這壹塊了。
  而在後世,解決的辦法就是潤滑油。
  不過現在並沒有潤滑油,只能用其他的東西來替代,雖然效果不佳,但是面對火車帶來的巨大好處,哪怕每跑壹趟便更換壹次潤滑油也是值得的。
  火車很快的便行駛了起來,與巨大的車頭相比,後面滿載著水泥的車廂反倒是有些玲瓏小巧。
  現在的車廂還是馬匹用的車廂,雖然寬度跟車頭壹樣,但是長度卻只有不到五米的距離,與規劃中的火車車廂相比,只有壹半的長度。
  所以二十節車廂,其實也就相當於十節車廂的重量。
  可即便如此,火車所帶來的好處也無法被忽視,這些車廂都是經過特殊改造的,主部件更是采用鋼鐵,全車上下,僅有車板使用木板,但承載木板的還是鋼鐵。
  火車經過壹段時間的蓄力,其實就是給鍋爐升壓,方法很簡單,壹個勁兒往裏面填煤,然後等著溫度升上來就行了。
  唯壹讓人覺得遺憾的是,缺少監控設備,也就是操作員無法得知燃燒爐的溫度以及鍋爐內的壓力是否足夠可以使火車正常的運轉起來。
  而沒有壹個準確的標準,那也就意味著這壹切都只能憑借著人力去操縱,說白了就是看感覺。
  燃燒爐倒是好說,可以直接看到裏面的火勢,只要保持下去就行了,但是鍋爐可就麻煩了。
  如果長時間的加溫而沒有釋放熱量,勢必會導致鍋爐內部的壓力劇增,最危險的情況,自然是發生鍋爐爆炸這種慘劇。
  這壹點很不爽,不想後世那麽方便,鍋爐內的壓力達到安全上限之後,就會自動釋放壓力,以確保鍋爐始終處於安全狀態。
  不過這畢竟只是概率事件,只要操縱得當,基本不會發生什麽危險。
  而老許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就是不斷的去測試,通過燃燒的時間來確定艙內壓力是否足夠支撐火車的運轉。
  而早在李元吉他們來之前,老許他們就已經在準備了,所以現在,火車開始發動的時候,實際上他已經做完了前期的蓄力準備,而這個過程,是半個時辰,也就是壹個小時的時間。
  不要覺得壹個小時的時間很久,搞壹壺水放在燃氣竈上試試看多久會燒開,而鍋爐這麽大個容積,壹個小時能燒開還是借助了焦炭的幫助。
  當然,正常運轉的時候自然不會使用焦炭,那可是稀罕貨,都是用來冶煉鋼鐵的,像火車這種皮糙肉厚的家夥,壹般的燃煤就可以了,如果遇上緊急情況的話,砍些木柴也能發動,只是時間和動力無法完全的釋放出來。
  “這……”眾大臣看著火車猶如蝸牛壹樣的緩慢移動了起來,而且還發著吭哧吭哧的響聲,剛開始的時候還不以為意,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在達到壹個速度之後便逐漸的穩定了下來。
  這個速度甚至比不上戰馬沖鋒的速度,但此時大臣們的心中卻是再也沒了輕視的想法。
  先前老許已經說了,這列火車昨天已經跑了壹天了,加上李元吉也或多或少的跟他們提起過這事,所以他們也知道,火車的速度雖然比不上沖鋒的戰馬,但好處卻太大了。
  比如說他所能提供的拉力要遠超戰馬,除此之外,他要吃的是燃煤,是水,只要有鐵軌,他甚至可以壹刻不停的跑到終點。
  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也是讓這些大臣們在親眼見到火車的速度之後,再也不敢輕視的原因。
  他們不是什麽沒有見過世面的小菜雞,通過眼前火車的速度,甚至可以很輕易的判斷出,這列火車跑到洛州的話,怕是壹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而壹天,意味著什麽?
  無論是商業還是軍事意義都令人難以置信,如果將來鐵路可以通往大唐每壹座州府,那麽對於朝廷來說,又意味著什麽?即便是大唐最遠的地方,半個月的時間也足夠援軍開到。
  而通過火車趕赴戰場的援軍,跟養精蓄銳有什麽區別?根本不會有太多的行軍疲憊感。
  “壹節車廂上裝載的水泥有多少?”房玄齡不禁問道,這不是他第壹次見到火車,但卻是第壹次見到跑的這麽快的火車,上壹次見的時候,火車是躺在倉庫裏的,並沒有開動。
  “每節車廂裝載有壹百袋水泥,車廂自重壹百石左右。”蔣田連忙說著車廂的情況。
  “最大載重呢?”房玄齡繼續問著,車身自重就有壹百石,這個重量顯然有些難以接受,而上面也才載著壹百石的貨物,這個比例完全不成正比。
  “這個並沒有測試過,而這種車廂也並不是配套車廂,而之後的正式車廂大約是兩節車廂那麽大,自重在二百石以上,且全部由鋼鐵打造,預計壹節車廂最大載重應該在八百石以上。”蔣田繼續說著。
  壹個五米長度的車廂,只裝載壹百袋水泥,走近些看去,其實上面只是鋪了兩層而已,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繼續裝載。
  老許壹直跟在李元吉身邊,看著火車的情況,不斷的介紹著,而對於當下的這個速度,老許的解釋這並不是最高的速度。
  而是鍋爐內部的壓力達到了壹定的程度,需要繼續蓄力,然後才可以緩慢的提高速度,當然了,想更快,更明顯的提升速度也不是沒有辦法,直接往裏面加焦炭就可以了。
  “停下來,測試最大載重!”李元吉毫不猶豫的下了命令。
  測試能拉動多少節車廂並沒有意義,而車廂自重就有壹百石,上面卻只拉著壹百石的貨物,這顯然很不劃算,也不符合心理預期。
  李元吉最迫切,也是最想知道的,是這種車頭可以拉動多少的重量。
  而就目前已知的情況是,二十節車廂自重兩千石,再加上兩千石的貨物,拉動四千石的重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也看不出任何的吃力感,這讓李元吉對它有了濃濃的興趣。
  很快,火車停了下來,早在壹旁等待著的軍隊則是直接丟下武器,壹人背著壹袋水泥迅速的裝車。
  用水泥來測試的好處在於,水泥現在已經形成了行業標準,壹袋水泥就是壹石重,而用於這種測試,可以節約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說只需要記下裝了多少袋,就知道車廂載重多少。
  而這次也沒像第壹次那樣壹點點的增加,每節車廂的載重直接就是增加到了三百石。
  而重量的成倍增加,即便火車頭是機器,而不是馬匹,這個時候以肉眼也能直接的觀測出來。
  而最直觀的反應,便是火車起步的速度更慢了,提速的過程也更慢了。
  這次不僅用了兩倍還多些的時間才讓火車的速度穩定了下來,同樣的,火車穩定下來的速度也比之前要慢了壹些,用沙漏來監控時間,以此來計算兩者的速度差到底有多少。
  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壹次的速度比之前慢了四分之壹。
  於是,李元吉大手壹揮,繼續增加重量,每臺車廂的重量直接增加至五百石。
  而這幾乎也就是這臺火車最大的載重了,速度比第壹次直接降了壹半還要多壹些,而提速的時間也是成倍的增加,甚至李元吉有種感覺,現在這臺火車的速度,大約只有二十邁左右。
  但是,這個結果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二十節車廂自重兩千石,加上壹萬石的載貨,壹萬兩千石的重量還能以這樣的速度行駛,這個結果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還要考慮到,現在用的車廂並不是正規車廂,車輪越多,摩擦也就越多,換而言之,就是動力消散的會更快,而采用了新式的車廂之後,速度勢必會再提高壹些。
  對於壹個從無到有的朝代來說,能夠做到這壹步,李元吉還有什麽不滿的呢?
  他很滿意,但滿意不代表著滿足,毫不掩飾自己的滿意之色,卻也同時對老許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測試,場地內測試終歸有些限制,接下來可以選擇壹段區域進行路測,除此之外,妳們這邊也要繼續進行技術攻關,而這壹次主要精力則放在兩個方面,對於鍋爐內部的溫度監控,以確保乘員知道在什麽時候可以開車,什麽時候必須要采取措施以保證安全,另壹個則是對鍋爐的升級,盡可能制造出性能更好的鍋爐。”
  李元吉對於鍋爐是壹竅不通,但並不妨礙他知道蒸汽火車的動力強與弱,看的就是鍋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老許他們能夠制造出這麽強勁的鍋爐,這個速度甚至比民國初期還要快壹些,李元吉還是比較驚訝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