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八四章:法不責眾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2

  同理,安南的政局已經糜爛到了難以令人置信的地步,單純的依靠部隊,是可以控制住局勢,但若是沒有足夠多的行政力量介入的話,這裏的政局將會越來越亂。
  軍政分離,使得雙方可以在各自的行業內發揮最大的力量。
  雖然表面上看似增加了官員的數量,但是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成績來看,這點付出都是值得的。
  歷史上,從沒有過壹個地區,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當然,到底有沒有,誰也不知道,因為歷史沒有記載,也不可能會有壹個朝廷,下這麽大功夫的去幹這個事。
  正所謂法不責眾,類似事件,最多也就是處理壹些主要人物,余下的則是警告,或者限期清退。
  但真正做到的並不多,甚至連處理大量主要人物的案例都很少,原因自然是因為世家。
  官員就是世家出身的,或者就是世家的代言人,在此之前,世家不可能會如此輕易的向朝廷妥協。
  頭疼!
  除了頭疼還是頭疼!
  盡管有所準備,但當真的了解到這些事情之後,了解到這次所涉及的範圍到底有多廣的時候,李道宗心中還是有些打顫的。
  當然,李道宗雖然有處理的權力,但同樣的,案情重大,他也不敢輕易的去處置這件事情。
  原先的計劃只能暫時性的擱置壹段時間,壹方面則是需要調動人手,壹方面則是要等朝廷的回復。
  這壹次,事關重大,所以李道宗並沒有采取常規的,最省力的方式去匯報這個消息,乘船在轉火車的話,單程就需要將近二十天的時間,壹來壹回,壹個半月沒有了。
  李道宗這次利用自己總督的身份,派人乘船前往雷州,然後通過雷州的驛站,以八百裏加急的方式將這封信件送了出去。
  八百裏加急只是壹個代號,實際上指的可並不只是八百裏,而是指所有驛站,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不得耽擱壹息的時間將信件送往下壹座驛站。
  直線三千裏外的長安,在第五天的時候就收到了這封來自雷州的八百裏加急信件。
  而歷史上,自李元吉對驛站系統進行改革之後,這是第二次出現八百裏加急的情況。
  第壹次,是李靖、蘇定方大軍攻破吐蕃的時候,八百裏加急信件就是送的這個大勝消息。
  或許是時間太久了,所以路上的百姓在看到信使的時候,往往是好奇的打探著,但不管怎麽看,有壹個想法是可以確定的,發生大事了。
  然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李元吉在接到消息以後,只是將大臣們召喚過來說了下這個事,然後便直接回復了李道宗。
  是的,這壹次李元吉並沒有征集大臣們的意見,僅僅只是將這個事情告訴他們,然後該做準備的做準備,不管他們事的知道這個事就可以了。
  ……
  ‘允!’
  看到這個僅僅只有壹個字的回復,李道宗暗暗松了口氣。
  這意味著,在這件事情上,李元吉並不會過多的去幹涉,只是壹個字,而沒有說其他的,也就是說後面如何操作,就按照李道宗的意思走就可以了,朝廷會配合的。
  李道宗的想法是什麽?
  很簡單,這次牽扯到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反腐這個問題又特別嚴重,並不是說壹個人想置身事外就可以置身事外的。
  加之有人故意封鎖了消息,很多低級別的官員對此根本就不知情,所以後面的上繳非法所得這件事情也就無從談起。
  而李道宗的建議,就是暫且不動這些只牽扯到貪腐的官員,優先集中力量,先將那些參與到‘政變’裏的官員給抓起來再說。
  治病要去根,先將腐爛的根基給解決掉,再去解決外表上的問題就容易的多了。
  所以,李道宗的方法就幾步。
  先暗中從周邊地區調集官員進入安南待命,然後由第十九軍出動,直接照單抓人,這些其他地方調集過來的官員則立即上任清查。
  之後,壹方面對這些被抓官員進行審查,壹方面則公布被扣押的那封朝廷公文,然後壹切進入正常。
  但真正的正常是不太可能的,這個還需要時間去恢復。
  但大體上的意思就是明年的科舉考試中,給安南多分配壹些名額,而且盡可能的讓壹部分外來的官員來這裏任職。
  通過這種人員復雜化,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當然,這壹套方式還不太成熟,其他地方也不好試驗,剛好安南這個糜爛之地要推倒重來,所以更適合壹些。
  “這麽大的動靜,妳就不怕出問題嗎?”李大亮苦笑著問道。
  “出問題也沒辦法,這裏的局勢已經很糟糕了,而真實的情況,遠比老夫與妳說的還要復雜,倘若不是壹時無法調集更多的官員來這裏,單單只是這壹次,老夫便要擼掉安南官場九成以上的官員。”李道宗惡狠狠的說道。
  信息壹來壹回,加上在長安耽擱的時間,在第九天晚上的時候,李道宗便接到了朝廷的回復。
  與此同時,第十九軍軍長李大亮也接到了來自陛下的密旨,與兵部的通報,要求十九軍配合李道宗的行動。
  李大亮與李道宗並不陌生,兩人在征伐吐谷渾的時候就在壹起共事過,不過這個共事只是在後方的配合方面,戰場方面並沒有怎麽配合。
  之後李道宗便壹直在雍州治中這個位置上幹了七年,而李大亮,先是在地方部隊幹了壹年,然後便開始著手組建機動部隊了。
  十九軍,並不是李大亮組建的,李大亮組建的是駐紮在兗州的第九軍,但是很遺憾,部隊組建完成之後,李大亮只在第九軍軍長的位置上待了壹年,滿打滿算,從組建開始到離開,也就三年的時間。
  然後便被調任第十九軍軍長,當然,調任的並不止壹個李大亮,所有機動軍的軍長都調動了,而各地駐軍高層,也調動了壹半,而剩下的壹半,則在下壹年的時候也進行了調動。
  盡管已經來了這裏四年,但李大亮與這些曾經的老友可壹直都在保持著聯絡呢。
  “我們這壹動,南詔與真臘怕是就坐不住了。”李大亮提醒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