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閑王

末日遊俠

歷史軍事

時間是大唐武德九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六月初三,玄武門事變的前壹天。
燥熱的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三七章:確定

唐朝最佳閑王 by 末日遊俠

2019-2-13 10:32

  對於李元吉來說,這是壹個常識性的錯誤。
  因為每壹個後世人都清楚這件事情,所有的科研部門,都不會研究出來壹個項目就立即投入使用。
  特別是國家級別的科研部門,而他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投入壹代,儲存壹代,研究壹代。
  這麽做的好處在於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費,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就拿軍工來說,今年搞了個新項目直接上馬列裝,如果明年在搞出來壹個,還繼續列裝嗎?
  列裝難道就不需要時間?就不需要去更換之前已經裝備的?
  壹年,或者兩年的時間差,甚至根本不足以將這些新的裝備全部列裝到部隊,就算能夠做到,也無法做到讓其戰鬥力全面提升到應有的水平。
  頻繁的換裝,對於部隊來說,肯定不是什麽好事,盡管更換的裝備很先進。
  所以,裝備壹代,儲存壹代,研究壹代,這就很有必要了。
  當第三代研究完成之後,如果時間還有很多,那麽完全可以研究第四代,淘汰第二代,將第三代作為準備列裝的下壹代,如果壹直這樣下去,那就不斷的淘汰儲存的那壹代,壹直去更新換代,等到真正的開始列裝的時候,整個裝備雖然只換了壹代,但是整體性能卻提升了很多,壹但讓部隊徹底適應,其戰鬥力也會上升幾個臺階。
  其他的科研項目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在後世那個時代,農業方面的科研基本上是不需要儲存什麽技術的,只要被證實是可靠的,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但那個前提是,後世那個環境下,不需要太多的農民了,而且有足夠的工作去提供給他們。
  就是科技公司,他們也不會壹口氣把所有先進的技術全部拿出來,壹是大家都不會,這是行規,而是壹次拿出來完了,下壹代產品的亮點就少了。
  “投入還是要投入的,只不過要區分壹下地方!”李元吉考慮的自然比李承光更加全面,雖然李承光考慮的也有他的道理,但畢竟沒有走過太多的地方,對於大唐的每壹個角落,也不是特別的熟悉。
  而到了這個時候,李承光也開始打起了精神,壹副虛心受教的樣子。
  “鎮北地廣人稀,受制於人口限制,到現在也還有大片的土地等著去耕種,這種新的設計,可以用在那裏,讓那裏的勞動力可以去開墾更多的土地,從而對大唐內部的糧食供應更加充足壹些。”李元吉說著。
  李承光壹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鎮北他知道,但是沒去過,只知道那邊人不多。
  不對,好像也有幾十萬人,可是人口密度卻不多。
  大多數人都聚集在鎮北與護北二城,那裏是整個鎮北的核心所在,周邊地區也有壹些村莊,但是人口卻不多,因為山多,不利於耕種。
  出了護北,就是壹望無際的大草原,現在已經被變成了壹望無際的農田,那裏的土地肥沃,牲畜成群,每家都有自己的牧場,這些牧場產出的糞料,足以供應自家農田的所需。
  所以鎮北那邊的糧食產量,始終都比關內地區更高壹些。
  近些年來朝廷已經不怎麽往鎮北移民了,就算有移民,也是自己想去的,覺得混不下去的。
  但即便是這樣,也未必能通過審批,因為朝廷有意識的要控制這些移民,而他們的目的地,將會是濟州島,朝鮮半島,甚至是將來的西域等地。
  在這樣壹個情況下,鎮北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不繼續投入人口的前提下,只有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才能夠讓其產出擴大數倍。
  而機械化耕種,正好適合這個,有了這些機械,有了最新的加強版,不說多的,多開墾五倍的土地是完全沒問題的,到時候不說鎮北的糧食可以供應整個大唐,但至少供應五分之壹個大唐還是沒問題的。
  這個操作就比較靈性了,只要能穩定十年的時間,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兩年之內,哪怕大唐全部天災人害,絕產兩年,都不會出現大範圍餓死人的現象,因為糧食儲備足夠多。
  經過李元吉的提點,李承光似乎也想到了這些。
  但不管李承光是否已經想到了,對於他這壹次的表現,李元吉還是很滿意的。
  “近段時間妳多去科學院走動壹下,多看,多聽,多學,少說!”李元吉對著李承光吩咐道。
  李承光的路壹般是李元吉安排好的,不讓他去的地方,他很少會去。
  不是沒有好奇過,但最終理智還是壓下了好奇之心。
  對於李承光來說,這個決定或許只是壹個跟其他決定沒什麽區別的決定。
  但是對於周邊的大臣們來說,這可是個足以令他們驚訝不已的決定。
  科學院那是什麽地方?皇帝的禁地啊,除了皇帝以外,其他人都不準幹涉的地方,甚至很少對其他人開放,大臣們想來,也要先申請壹下,或者科學院那邊提出了邀請。
  而現如今讓李承光可以自行來這裏走動觀察學習,其更深層次所指的意思,還不夠明顯嗎?
  說的再通俗壹些,李承光現在基本上已經坐穩了太子之位了,基本沒什麽懸念了。
  李元吉將馬五和李承光留了下來,帶著其他大臣浩浩蕩蕩的離開了試驗場,他們在這裏待的時間也不短了,該看的都看了,該做的也都做了。
  回程的路上,各自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心思。
  壹路無話,直到李元吉回後宮的時候,才停下來將房玄齡招呼了過來,似是想起了什麽事情似的。
  “準備壹下,正旦朝會的時候,朕要冊封太子。”李元吉跟房玄齡獨自說著,這壹路上他也考慮了不少,也仔細的想了壹遍李承光這壹年多的成長歷程,雖然現在他年紀還有些小,但那不是借口,不足以掩飾他的優秀。
  李元吉可不是李淵那種優柔寡斷的人,也不需要兩個皇子之間去相互制衡。
  他是那種壹但確定了,就會全力去支持的人,關於這個,李元吉也想了不少,包括在回來的路上,他也壹直在想著。
  “那其他皇子呢?”房玄齡問著,冊封太子,其他皇子也要跟著冊封,這意味著地位已經確定了,而對於那些年幼的皇子來說,的確有些殘忍,但要怪也就只能怪他們出生的太晚了些,錯過了這個機會,要怪就只能怪李承光太優秀了些,徹底遮住了他們的光芒。
  “先擬個封號吧,年滿十五便搬出宮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