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23章 大明也會炮艦外交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4

  金甌營田使司的奏報其實已經過時了。
  因為六艘懸掛著日月同輝旗的大明炮艦,這個時候已經壹字排開,把湄南河入海口給堵上了。
  這六艘大明炮艦,就是載著大明訪歐使團的那六條萬石大海船,雖然是武裝商船,但是船體結構非常堅固,所載的火炮數量也多。每壹條萬石大鳥船上都有多達24個炮窗,安裝了24門6磅青銅大炮。
  這樣的火力對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軍是不夠瞧的,但是堵住人家暹羅王國最重要的海口卻沒什麽大問題。
  另外,還有壹艘載重200噸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蓋倫船也和這6艘大明萬石船在壹塊兒,沒有參加“堵門”,只是友好的在壹旁轉悠。
  這是範·迪門的坐艦,他受大明朝廷的委托,陪同大明使團訪歐,這可是個擴大荷蘭在歐洲外交舞臺上的影響力的好機會!所以範·迪門就向東印度公司要了條200噸的蓋倫船。
  現在這條船就被大明使團帶著壹塊兒來嚇唬暹羅人了!
  這可是大明——荷蘭聯合艦隊啊!妳們暹羅人怕不怕?
  別看暹羅的阿瑜陀耶王朝從對外貿易中獲益匪淺,而且還是亞洲第壹個對西方人敞開國門的國家,才17世紀就簽了壹堆條約了,但是這個國家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建立壹支強大的海軍。
  對了,此時阿瑜陀耶王朝的軍事實力並不太弱,他們的壹代雄主納黎萱大帝過世不過45年。經過納黎萱重整的薩克迪納制,目前還運行良好,可以為國家提供足夠的貢賦和義務兵。而且通過和西方人的貿易,暹羅國也擁有不少洋槍洋炮。
  但是這種和中國的均田制類似的國家授田體制,卻沒有辦法為阿瑜陀耶王朝提供足夠水手和工商業者。水手都沒幾個,還辦什麽海軍啊?
  之所以會這樣,是上天對暹羅的農民真是相當夠意思的,讓他們擁有了壹個平坦、遼闊、溫暖和水資源豐富的國家。而且由於發展的較晚,而且經常被鄰國緬甸揍得奄奄壹息,所以國家的人口壹直不多,因此有足夠的土地可以授給貴族和平民。
  根據阿瑜陀耶王朝的薩克迪納制,最卑微的奴隸也能得到5萊,差不多就是12畝的授田!
  而平民的授田多達25萊,也就60畝的授田!
  這不是壹戶的授田,而是壹個平民的授田,不分男女!
  在這樣寬松的授田制度下,暹羅人怎麽肯出海,怎麽肯去從商?而且肯也不許啊!暹羅國的人口太少,土地太多,所以土地不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人口才是!
  所以暹羅是沒有什麽自由民的,無論男女,都必須向所在土地的領主登記,然後領取份地耕種,還要承擔相應的稅賦和兵役。而且所領的份地不能買賣,如果年老無力耕種就要返還給領主。
  因此暹羅國的平民,基本上都是種地的農民(農奴),手工業者大多是奴婢,耕5個萊的地養活自己,還要給領主幹手工,這活兒能幹得這麽樣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暹羅國內的商人,則多是外國移民,主要是華人,也有少量印度人、日本人、安南人和西方人。
  因為人口太少,而且女多男少(在17世紀,暹羅的男女比例是相當失調的),所以暹羅國向來很歡迎外國的成年男性移民。移民也被當成“平民”,但是卻可以享受超國民待遇,只需要納稅,不需要承擔兵役或勞役(通常是壹年服役6個月),這讓他們可以比較自由的活動,因此可以從事商業活動。
  所以在許多年後,暹羅國內有錢的除了老牌貴族,就都是外國移民的後代了……
  而且由於暹羅國內的女人比男人多很多,所以許多在本國娶不上老婆的單身漢,在暹羅國都能娶上老婆,還能順帶著得到壹份產業——暹羅國薩克迪納制在授田的時候不分男女(田太多了怎麽辦?),都是25個萊,而且暹羅國這裏的女性都很能幹活,吃苦耐勞(南洋國家都這樣),在種田這方面不比男人差。
  對於壹個萬裏迢迢而來,又兩手空空的外國移民,在這樣壹個很容易染上熱帶病的國家當中,娶壹個有點產業又肯幹活的當地女人做老婆,簡直是上天的恩賜了——壹個暹羅老婆等於60畝已經開墾過的土地(種得咋樣不說,但肯定不是樹林),有壹定數量的農具,可以遮風擋雨的住處(可以避免染病),有人照顧(知道怎麽避免熱帶疾病),還有足以果腹的食物。
  有了這樣的生活條件,移民感染熱帶疾病或是活活餓死的概率就會大幅下降,而且也很容易站穩腳跟,然後發家致富。
  所以對於兩手空空的中國移民來說,17世紀的暹羅絕對是最理想的去處,不是之壹!
  如果不是大明帝國這兩年在東南亞的強勢嚇著了正在搞“文藝復興”的阿瑜陀耶王朝的巴薩通王,暹羅王國和中華移民的和諧關系還將會長久持續下去。
  可是占城被大明、安南聯手滅亡,真臘國東部的大片平原被大明的金甌營田使司強占的情形,讓阿瑜陀耶城的君臣感到了恐懼。
  因此限制和驅逐大明移民的法令,就從阿瑜陀耶城的宮廷向暹羅王國各地發出了!
  ……
  在湄南河的入海口附近,壹處名叫地內島村的漁村碼頭上,壹個來自大明本土的新移民這個時候和壹個十七八歲,膚色黝黑,但是五官玲瓏精致的暹羅女人並肩站著,只是呆呆的看著大河入海口處的大明炮艦。
  這個移民就是葉家鑫,他是去年年底的時候,跟著倒黴的姚大橋壹起漂到暹羅的洛坤府的。
  姚大橋怕了航海,不願意再離開陸地,所以就變賣了自己從中原帶來的耕牛(壹部分被宰殺了,但大部分還在),換了點本錢,在洛坤府的宋卡港定居經商。
  因為大明實行了“關糧米”制,所以有許多去中國貿易的西洋船只都會在宋卡停留時采購壹些稻谷或白米。
  這讓精明的姚大橋看到了機會,不是種地或販米,而是販賣裝米的蒲包。他先是花錢請宋卡當地的華僑首領疏通關系,迎娶了壹個沒有兒子的當地村吏的女兒為妻。然後借著老丈人的關系用從中原帶來的鐵制農具換取蒲包,再把蒲包賣給宋卡港的華人米商,用換到的錢去購買佛山運來的鐵器或是其他什麽用品,再去換蒲包。
  而葉家鑫不願意跟著姚大橋做小買賣,所以姚大橋就分了他壹些農具,讓他隨船北上去金甌,但是在他乘坐的那條徽州人的不靠譜的帆船停靠湄南河口的時候,被壹個十七八歲的暹羅少女勾搭了,所以就在地內島定居,還從當地的領主那裏領取了25個萊的耕地,而他的妻子還有25個萊的份地,兩人總共有120畝地,還都是水田,葉家鑫還帶著不少上海沈鋼的優質農具,又用其中壹些農具換了耕牛,把分到的50個萊的土地都好生打理起來了。
  這暹羅國的授田很松,但是因為男子要服很重的兵役、勞役,女子又沒那麽大的氣力,而且缺乏優質農具,所以土地產出不大,是廣種薄收的模式。因此附加在土地上的稅賦也不多,對於可以將全部精力都用在種地上的葉家鑫而言,在暹羅種地的買賣實在是太理想了。
  可是這門最合他心意的買賣,現在卻有可能要做不下去了……因為發給他土地的壹個“昭披耶”(暹羅的爵位,差不多是王子)已經讓下面的小吏傳話,讓他收完這壹季的稻子就滾蛋,而且不許把已經懷了孕的老婆帶走!
  不過這事兒並不是最糟糕的——據葉家鑫的暹羅老婆說,驅逐華人這事兒很可能只是隨便說說,不會有認真執行的,因為沒有人說賴著不走會怎麽樣?所以最糟糕的事情是暹羅人不壹定是認真的,但是隔壁的大明金甌營田司卻當了真,聯合荷蘭人出兵來問罪了……這是要打仗了?還讓不讓人好好種地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