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90章 萬歲爺兵到!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6

  明朝的大同城,很可能是全中國最堅固、最易守難攻打的城池……沒有之壹!
  這座城池最初是由大將軍徐達在洪武五年時,督率軍民在遼、金、元三朝遺留下來的大同土城的基礎上增築擴建而來的。
  由徐達擴建增築而來的城堡,是日後形似鳳凰的大同城堡的核心堡壘,東西長約三裏,南北長約三裏半,周長十三裏。城墻修建得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各種城防設施齊備,自成壹個防禦體系。城墻壹律以規整有制的石條、石板、石方、石柱等為基,墻體用“三合土”逐段逐層夯成,外圍砌以青磚,用於築城的青磚都特制的,又大又沈,比普通的城磚重幾倍。大同城墻也修築的又高又寬,高四丈有余,最寬處寬達五丈五尺。四面城墻上有垛口580多處,門樓、望樓、角樓62座、窩鋪96座,蔚為壯觀,固若金湯。
  如此規模的大同城池,還僅僅是明代大同城的初級狀態。在土木堡之變後,大同城又進行了幾輪擴建。在大同城的北、東、南三門之外,各建了壹座關城——其實就是三座堅固程度不亞於主城的小型城堡,環列在大同城三面,互成犄角之勢,從高空俯瞰,仿佛壹只單展左翅的鳳凰,因此有了鳳凰城之說。
  在興建了三關之後,明朝君臣還是不大放心,又以“鎮城孤峙,旁無輔衛”為有,分別在城東和城西修築了聚樂、高山二堡,使它們成為了大同城的兩翼。
  於是大同就有了“壹城、三關、兩翼”,總共6座堅固異常的堡壘。
  如果要給這座大同城壹個比較公允的評價,那就是堅固過頭了……對於大同邊墻外的蒙古人或者即將出現在大同鎮附近的後金軍而言,除了餓飯或勸降,是沒有第三個方法可以將之攻占的。
  也許正是因為大同城池的堅固,使得大同鎮的軍民官吏過於依賴城防,而忽視了訓練和戰備。特別是在大同邊墻外的蒙古土默特萬戶的武力漸漸衰落,從而徹底放棄了入寇之後,大同這個昔日的九邊之首,也就日益廢弛。在大明朝的少年天子朱由檢看來,大同鎮的軍民官吏……這些昔日跟隨大明開國功臣們掃北定邊,復興漢家天下的英雄好漢的後代,現在已經失去了為大明王朝壹戰的勇氣。這對大明朝和對大同軍民官吏自身而言,都不是什麽好事兒。
  所以朱由檢才會讓遼鎮悍將滿桂率兵遼軍15000進駐大同,為得就是以外來的遼軍為骨幹,全面整頓大同防務。
  也不指望滿桂能整出十三四萬可戰之兵,但是四萬、五萬的精兵還是要練出來的。
  否則大同就會成為宣、大、薊三邊防禦體系中的壹個軟肋,未來有可能會被入寇的東虜強盜突破。
  可是出乎滿桂的預料,他所主管的大同鎮還沒有遇上西進的東虜女真,居然就被插漢部的“跑路汗”帶兵給突破了!
  如果這事兒發生在遼西,插漢部的跑路汗林丹巴圖爾很可能已經被遼鎮精兵打得滿地找牙了。
  可這裏是大同……滿桂只有15000可恃的遼軍,而其中最具戰鬥力的家丁僅有1000余人。
  這15000遼軍也不能都擺在大同城,因為把他們都集中在大同城,大同鎮的千裏邊墻可就沒什麽防備了。最近大同邊墻外亂成了壹團,被虎兔敦汗打散的兀良哈蒙古的部落到處亂竄,如果大同邊墻無備,他們壹準會沖進來搶壹把再說。
  所以滿桂不得不分出去10000余人,分別駐紮在鎮虜衛、陽和衛、大同右衛、玉林衛、威遠衛、平虜衛、雲川衛、聚落所和高山所等處。靠著這些分散駐紮的遼兵,對付小股蒙古部落是足夠了,但是卻擋不住虎兔敦汗的大軍。
  想要擋住虎兔敦汗的大軍,就得把大同本地的軍力好好整頓壹番。
  可是大同鎮當地的將門、營兵和軍戶,哪兒有那麽好整頓?他們都是兩百多年的團體,早就盤根錯節,早就自成壹體了。這些團體或圍繞著大同鎮當地的將門,比如麻家將、馬家將擰成壹股;或是幾十家傳承兩百多年的軍衛門第壹塊兒抱團取暖;再加上壹個本該鎮守壹方的代王府,早就將大同軍鎮的武力基礎——衛所土地,給瓜分壹空了!
  沒有了土地,軍戶制自然無法維持,大同鎮士兵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也不願意再從軍出征。在嘉靖年間,因為鎮兵不願遠戍堡壘,居然發生了大規模甲申兵變,差點把大同城給占領了。
  而軍戶制瓦解後開始推行的募兵制,則因為明王朝的財力實在有限和九邊軍鎮內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而收效甚微。
  在天啟年間,大同鎮額定的軍餉(包括軍糧),總額也有壹百幾十萬兩。雖然不可能發齊,但是每年實際發到大同鎮的軍餉(軍糧)總在百萬上下。以平均三十兩養壹兵計算,大同鎮的戰兵也該有三萬上下。再加上滿桂帶來的15000遼兵(這群遼兵的軍餉暫時還從加派的遼餉中開支,並不占大同本地的餉),總該有四萬五千能打的戰兵吧?
  可實際上呢?
  不算滿桂帶來的遼兵,大同當地的能戰之兵,都不知道有沒有5000?而且這些能打的戰兵基本都是副將、參將、遊擊等將領們的家丁私兵。而正經的營兵……只有點兵校閱的時候才會出現。
  滿桂到任後點了幾回兵,每回都是呼啦啦壹大群人,數數倒也有十來萬(大同兵額是十三萬幾千),可是點完數,大家夥就各回各家,各自營生去了……整頓?訓練?別說門了,窗戶都沒有啊!哪怕是滿桂,也是無從入手的。因為滿桂不過是個總兵官,大同這邊還有個巡撫呢!巡撫是文官,比總兵牛逼!巡撫之上還有宣大總督!在往上還有壹群分潤了大同鎮軍餉的朝臣,誰都不想滿桂動真格的。
  而滿桂自己也是老江湖了,他自己就是宣府軍戶出身,還不知道規矩?
  他要敢動真格的,少不得就是壹場軍亂送他去錦衣衛詔獄,搞不好把性命都賠了。
  所以他上任之後也不敢大刀闊斧的整頓,只能整頓了壹番總兵直屬的鎮標營,又從邊墻外被虎兔敦汗打散的蒙古人中招募了500夷丁,編入了自家的家丁,再加上駐紮大同的5000遼兵,滿桂手頭總算是有了萬余戰兵。
  有了這萬余戰兵,應付壹下三兩萬插漢部的遊牧兵是足夠了。可是出乎滿桂的預料,虎兔敦汗居然傾巢而出,壹舉襲破了大同邊墻,還在大同城北30裏開外的白登山立了大營,還分兵四出打劫……
  而手頭只有萬余可戰之兵,其中半數還是步兵的滿桂,根本不敢出城。
  只能悶在大同城裏唉聲嘆氣,六月六這天,他正和往日壹樣,正準備去巡城的時候,他的鎮標參將方諮崐飛步進了他的節堂,壹臉的難以置信。
  滿桂看著這個大同鎮本地的驍將,也有點莫名其妙,出了什麽事兒?虎兔敦汗是退兵了還是來撲大同了?
  “總兵,”方諮崐說話的聲音聽著都有點奇怪,“萬,萬歲爺來了……”
  “萬歲爺?”滿桂沒明白,“他是……幹什麽的?”
  方諮崐跺跺腳:“萬歲爺啊!當皇帝的!您不知道嗎?”
  滿桂張著嘴,楞楞的看著方諮崐,“方參將,妳在和我開玩笑嗎?”
  “沒開玩笑!”方諮崐搖搖頭,“在城南巡哨的夜不收都遇上萬歲爺統帶的大軍了,超過壹萬鐵騎兵,壹人雙馬……對了,他們還帶回來壹個公公,自稱是禦馬監提督太監紀用!”
  “紀用?”滿桂認識紀用啊,壹塊兒在錦州戰鬥過啊,“他老人家在哪兒?”
  “咱家在這兒!”紀用的聲音已經從外面傳進來了,“滿總鎮,快準備接駕吧……萬歲爺禦駕親征,已經快到大同南關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