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9章 是時候推出內閣了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武勛集團的退讓使得朱允炆的軍制改革變得壹帆風順,在朱允炆的授意下,總參謀府和總後勤部很快掛牌,當然,架子雖然搭了起來,卻只填充的了幾個吏目負責打掃衛生,正兒八經的大員壹個也沒任命。
  朱允炆的計劃裏,近幾年也沒打算用兵,等什麽時候京營新軍練好,到時候就是著手削藩,國內的糟爛事處理完才是大明戰爭機器發動的時候。
  軍改有條不紊的進行,朱允炆便又閑了下來,他比不上太祖皇帝,太祖能勤政到不可思議的壹日三朝,除早朝外,還有午朝、晚朝。他便是連壹日壹朝都懶得參加。
  大明的朝會從來沒有正事,太祖之所以忙的廢寢忘食,是因為他自己恨不得胡子眉毛壹把抓,連哪個縣鄉出點芝麻綠豆大的事,他都要親自過問。以至各部有司皆為朽木擺設。
  在太祖眼裏,所有的官都是混蛋,是搜刮民脂民膏的禽獸,他們理政都恨不得喝幹百姓的血。
  諸葛亮就是活活累死的,這壹點,太祖算是像先賢看齊了。
  在大的國家,也不可能天天發生需要皇帝親自裁斷的大事,真到那個時候,那這個國家還不該亡?
  朱允炆只在熱孝結束之後上過壹次朝會,結果就親眼目睹了大明朝會是個什麽德行。
  正事幾乎壹件沒有,有也都是壹些芝麻綠豆之事,地方就可以處理,卻偏偏壹路推諉到中樞,簡直荒謬至極!朱允炆氣的,“既不思君事,何以食君祿,黜其官,杖三十,勞役三年。”
  大部分還是六科給事中像瘋狗壹樣到處攀咬,要麽說哪省的布政使貪汙、要麽說吏部有人受賄。
  剛開始朱允炆還很興奮,自己壹上任就有貪官送人頭?好啊,前輩子自己沒機會在紀委體驗壹把,這輩子正好過過癮。結果壹查起來,全屬憑空捏造。
  這下可把朱允炆氣的夠嗆,結果他還沒訓斥壹句,那邊十幾句話等著他。
  “臣等身負彈劾之權,豈敢壹日懈怠,民間風言雖是無根浮萍,但所謂無風不起浪,既有風言理應徹查,如若確有此事而陛下不察,則失天下民心。”
  好家夥,明明是憑空汙蔑,這群人倒是還有理了。
  朱允炆恨得牙根癢癢,卻偏偏拿這群人壹點轍沒有,太祖給了這群貨“聞風彈劾”之權,他朱允炆現在還沒那個本事收回來。
  老子惹不起總能躲得起吧。
  於是乎,朱允炆連夜擬定壹份聖旨,於朝會時扔了出去。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承運以來,日批夜覽,不敢怠慢國事,然朕之才能,不及太祖萬壹,深知江山社稷之重,唯恐有所差池,以致無顏面見祖宗,幸有百官輔佐,新朝以來,朝局穩定,皆眾卿之功績,朕及冠之年,才疏學淺,盼以賢臣為師,學治國之策。
  朕素聞戶部尚書郁新、刑部尚書暴昭、翰林侍講方孝孺,皆才高八鬥之治世能臣,朝野欽服,今敕爾等為大學士,入宮輔政,皇子年幼東宮未立,爾等暫理事於文華殿,中樞、十三省壹應奏事,皆由通政司交付文華殿,由三位大學士先行批註,在呈禦前,如此,朕也可從中學得治國之道,加印後,復還通政司明發中樞、十三省。”
  妳們不是愛嗶嗶嗎,老子把內閣整出來,這下妳們就不用賣嘴了,什麽事寫奏本交上來,內閣來辦。
  皇帝老子,這是壹口氣任命了三個丞相?
  百官們面面相覷,頓時議論紛紛。
  而被朱允炆點名的三人則以激動地滿面紅光,山呼謝恩。
  位列極品,這才是真正的位列極品啊!
  雖然皇帝沒有明授丞相之稱謂,但入宮輔政,理事於文華殿,天下壹應奏事代君批註,附署詔令,前朝權相胡惟庸也莫過於此了。這是雖無宰輔之名,卻行宰輔之事啊。
  朱允炆等內監宣讀完聖旨,開口道,“日後朝會改為每月初壹,正月則順延至初八舉行,諸位愛卿也不必日日披霜帶露,飽受饑寒之苦,眾卿待辰正之後,赴署衙辦公即可。”
  辰正也就是早上八點,壹般到下午四點左右下班,八小時工作制,倒也理想。
  要是開朝會就受了罪,淩晨三點到下午四五點,就得十幾個小時工作量,比起後世995不遑多讓。
  眾大臣只好勉為其難的謝過恩,大家夥心裏很不開心啊,以前天天能看見皇帝,這下倒好,壹個月才能見壹次,不知道多少天天壹上朝就憋著找朱允炆麻煩,恨不得把朱允炆懟死好換來壹頓廷杖的清流,頓覺少了壹條快速揚名天下的捷徑啊。
  甭管皇帝對與錯,只要懟皇帝那就是諍臣,懟對了,那就成了名臣,懟錯了也不要緊,妳想啊,就是因為朝中有那麽多的諍臣在,皇帝才不敢草率施政,不然早成昏君啦。
  橫豎他們都有理。
  “罷朝,三位閣臣暫留。”
  趕走壹大批居心叵測的蒼蠅,朱允炆頓感輕松許多,熱情的招呼著賜座看茶。
  “日後,三位閣臣便移文華殿辦公,每日辰正之後,於謹身殿候朕即可。”
  “臣等領聖命。”
  三人躬身領命,郁新又問道,“內閣初立,臣等請陛下教誨。”
  別看剛才聖旨上說的好聽,什麽及冠之年才疏學淺,還要以賢臣為師,老朱家最虛偽了,說這麽壹大堆不過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彰顯自己求賢如渴不恥下問而已。他們仨要真拿自己當輔政大臣,乾綱獨斷,胡惟庸就是最好的下場,到時候死則死矣,在落個權臣擅政的罵名可就遺臭萬年了。
  朱允炆滿意的點點頭,看來這三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沒有膨脹。
  “中樞三品並以上大員任命、地方四品並以上任命,著吏部二人赴察,報與朕覽。
  國庫收入、支出,戶部與地方核算後,報與朕覽。
  賑災、工事著戶部、工部、地方合議後,報與朕覽。
  涉及軍政,移交五軍都督府,不可耽擱。
  邊疆戰事、宗族親王速交於朕,不可耽擱。
  壹應事宜,無論繁簡,務要當日完畢復還通政司,不可過夜,朕自詹事府挑選三十名侍政錄事,皆以有數年閱政經驗,交予汝等,隨扈文華殿,卿等每批註壹份奏折,交人送於朕覽,朕加印,復還通政司。
  如有棘手不決之事,每日謹身殿小朝會,卿等與朕共議。”
  這個皇帝,壹點不像二十歲的年輕人!
  人事、財政、軍權,壹個國家最重要的三點皇帝都攥在手裏,放出去的權利沒有這三點的支撐,都是無根浮萍,有與沒有都在皇帝壹念之間。
  皇帝行事,真的是老道毒辣。
  要麽說人家是天子,咱們只能做臣子呢,看看人家二十歲,就已經知道什麽是抓大放小的同時,還能給自己留下壹個聖人垂拱的好名聲。
  所謂內閣,不過是給皇帝處理壹堆繁瑣小事,累死累活卻壹丁點實際好處沒有。
  無非在外人看來,頂著壹個位極人臣的頭銜罷了。
  當然,虛榮也是能享受到的,甭管怎麽說,日後三人也能享受壹下群臣避道、禮絕百僚的特權。
  三人伏地領旨,“臣等謹遵聖命,吾皇萬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