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1章 穩定朝鮮(二)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呂虔刀。
  這是當年楊文南征貴州、廣西土著叛亂前,太祖高皇帝為楊文寫的詩,平安就任遼東啟程前,朱允炆也把這首詩送給了平安。
  這是壹種激勵,也是壹種提醒。
  激勵他將來也能成為楊文壹般,封萬戶侯,領都督銜。
  同時也在提醒他要像楊文壹樣,效忠朝廷、死忠君父。
  平安是太祖的義子幹兒,算得上朱允炆的幹叔叔,但平安卻從不敢作此想,他自南京五軍都督府就任遼東總兵官以來,壹直兢兢業業,如履薄冰。
  遼東現在是朝廷的邊貿重地,幹系重大,遼東不能出亂子,平安也不敢讓遼東出亂子。所以自打就任遼東以來,平安基本上都住在了軍營裏,遼陽城裏的府衙,卻是很少回去過。
  後來遼東換防,新軍接任了原遼東軍的防務,平安這才心裏踏實了不少。
  新軍的軍紀比原遼東軍好太多太多了,他不用整日拴在軍營,擔心有膽大包天的兵匪偷跑出軍營,為非作歹。
  直到朱允炆和朱棣的軍令傳來後,平安便興奮的很,領軍作戰,無論緣由是什麽,總是壹個立功的機會。
  朝鮮政變,對遼東的沖擊是未知的,大明希望朝鮮擁有的是壹個老實本分的國王,而不是壹個雄心大略的君主,平安的任務,就是打進開京,穩住李芳果的王位。
  平安久戰中原,對遼東地界並不甚了解,好在副總兵曾彬久耕遼東多年,把自己的親兵曾軼派給了平安,這才讓平保兒對自己接下來的對手有了初步的認知。
  這是壹個在政變中建立起來,並且樂衷於發動政變的國家。
  李芳果跟李芳遠兄弟倆的父親李成桂,是前高麗王朝的大將軍,通過政變終結了高麗王朝,並且為了保證自己的正統性向明朝請求冊封和賜下國號。
  在禮部和李成桂共同擬定的國號名單中,太祖壹眼就相中了朝鮮這個名字,但太祖老人家太忙,雖給了朝鮮國名,卻忘了同意李成桂當朝鮮國王,等朝鮮的使者回國,李成桂又不敢自稱朝鮮國王,只好上了壹個“代執朝鮮國事”的頭銜。後來得到冊封才敢稱朝鮮國王。
  而李芳遠,就好比朝鮮的李世民,能力上雖然差得遠,但人生的軌跡卻如出壹轍,他自幼跟著他爹李成桂起兵,也是他壹步步清理掉高麗王朝的反對派,但李成桂卻並不打算把王位傳給李芳遠,於是李芳遠接連發動政變,逼迫李成桂退位,軟禁起來。
  現在又在進壹步逼迫李芳果把王位傳給他。
  “這不是多此壹舉的智障嗎?”
  平安了解之後就笑了,還整這麽復雜,妳直接第壹次就玩玄武門之變不完事了,還整兩次,兩次還都弄禪讓典禮,搞得那麽客氣幹什麽。
  “這個國家的軍隊有多少?”
  平安不想關心這個朝鮮智障和他的政治體系了,這跟他這次的任務沒有任何關系,他只在乎如何打進開京,保住李芳果的王位。
  曾軼回道,“十萬人不到吧。”
  平安便大吃壹驚,“那麽少?”
  就西南那破敗環境,壹個安南國都養得起幾十萬軍隊,別管是不是雜牌軍,單這個數量就足夠嚇人,朝鮮竟然才不到十萬人?
  他們的軍隊呢?
  “這跟他們的民族組成有關系。”
  曾軼解釋道。
  “這個國家除了土著、咱們漢人,還混居了大量的各部女真、韃靼包括蒙古人。
  逆元末期,有壹部紅巾義軍曾打進高麗,逆元遣軍追擊進入朝鮮,後來逆元被逐回漠北,這壹部分的蒙古軍就留在了這裏,加上各部女真、零星散散的韃靼民,整個朝鮮民族混居的情況很嚴重。
  加上朝鮮是通過軍事政變立的國,因此在募兵上,李成桂很慎重,只相信本土土著。”
  作為東方大國的華夏壹旦打仗,對周遭小國的沖擊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逃難,跨過鴨綠江的何止是漢人,蒙古人、女真人、韃靼人全壹窩蜂湧進了朝鮮。
  這可不是近幾十年出現的,早在幾百年前遼金相爭的時候,契丹、女真就開始進入朝鮮,某種意義上來說,朝鮮就是壹個大型的難民收容所。
  毫不誇張的說,在朝鮮開國國王李成桂的體內,除了沒有朝鮮土著的血統,哪個民族的血統都有,因為他的祖父就是元朝負責高麗鴨綠江壹代的達魯花赤。
  因此,李成桂算是明白了,只有朝鮮本土的土著才是最老實,膽最小的,無論是漢人還是蒙古人、女真人,骨子裏都有稱王做霸的基因,不利於維護他李家王朝的統治。
  “這就有意思了。”
  平安大帳裏擺放著壹個簡易的沙盤,上面零星的只插著十幾面小旗,平安呵呵壹笑,以手指向開京,沖大帳內的將領說道。
  “阿哈出,讓妳的族人撒進去,給本將軍探探路,他們的軍隊現在都在哪。”
  這次作戰,大明征召了壹萬女真人,建州女真占了大頭,足足來了八千多,可謂是傾巢而出,而海西和野人女真卻只有兩千人,也因此,三部女真的指揮權便落到了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兒兩個人的頭上。
  “先摸摸他們在邊地有沒有軍隊,這鴨綠江壹旦跨過去,屆時兩軍正面交鋒,這仗可就沒什麽好打的了。”
  不是平安自負,這是整個明朝武將集體共有的壹種心態,明初打的勝仗太多了,在此時的將軍眼中,除了瓦剌跟韃靼有讓明軍熱身的資格以外,像西南、朝鮮這種小國,除了依靠地利,沒有任何打贏明軍的希望。
  什麽兵法、謀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扯淡。
  “求將軍讓我部為先驅!”
  猛哥帖木兒突然單膝跪地,向著平安道,“我部願直搗開京,取那李芳遠的人頭,獻給將軍。”
  平安目光深邃的看了他壹眼,笑道,“猛哥首領有心了,女真的勇猛本將軍心裏也是有數的,不過妳們的族民畢竟太少了,萬壹有所閃失,可就傷筋動骨、元氣大傷了。”
  猛哥帖木兒大受感動,熱淚盈眶的抱拳道,“我等族民幸賴大明庇佑,才有今日不至於被那兀敵哈人滅種,也是因為大明的恩賜,才能繁衍壯大,隆恩厚澤,代代不忘,必世代忠於大明,為上國鷹犬,消滅不臣,請將軍允我等為先驅,我族兒郎皆視死如歸。”
  “猛哥首領的忠心本將已經知道了。”
  平安擺擺手,“且等阿哈出軍情報來,本將自有定奪,各部且先紮營,準備渡江事宜。”
  “領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