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煌煌華夏

歷史軍事

(很多人被皇上這個詞勸退,不得不加上這壹段。
“鶉火之歲,皇上禦極四年也”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26章 大明火器

日月永在 by 煌煌華夏

2021-4-18 21:44

  臨近年關,加上過完年就要更元,南京城裏頓時喜慶了許多,全國各地很多戲班子都趕在這個時候湧了進來,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朱允炆對這個不感興趣,他以前對曲藝只喜歡聽個相聲。
  徐輝祖臘月初就離了京,朱允炆帶著文武百官親自送的,邸報加印上千份發到了全國各個地方,也算是造勢,省得天下人風言,鐵鉉為此還特地找到朱允炆,新軍練了三個多月,精氣神方方面面著實改觀不小,鐵同誌就盼著能拉到前線試壹試。
  “這個不急。”
  朱允炆是在虞衡司接見的鐵鉉,說起虞衡司大家可能不熟,虞衡司隸屬工部,下轄主要單位就是軍器局,虞衡司軍器局同禦前司下的兵仗局便是大明火器的兵工廠。
  朱允炆登基以來,取消了兵仗局的編制,把軍器局和兵仗局中負責冷兵器制造的部分拆出來合並,仍歸虞衡司軍器局管轄,兩局火器制造的部分合並,成立了新的衙門,叫火器局,歸到了總參謀府。
  明初的火銃很長,有將近四尺,也就是壹米二左右,長度上類似於後世的毛瑟步槍,不過讓朱允炆沒有想到的,這個時代的明朝火銃,竟然可以連發!
  軍器局在洪武二十六年就研發出了可以支持三連發的火銃,但是因為保護技術還不成熟,容易炸膛,才沒有裝備部隊使用,直到今年才完善這項技術,朱允炆還試過壹次,手感很差勁,威力也不咋地,五十步之內可以打穿棉甲,過了這個距離,殺傷寥寥。
  雖然如此,朱允炆還是很開心,便給這支火銃取了名字:“明年要大規模生產,武裝新軍神機營,明年是建文元年,就叫建文式火槍吧。”
  之所以在虞衡司,主要是朱允炆差虞衡司給建文式火槍造了個伴侶。
  刺刀!
  因鑒於這時代煉鋼技術還遠達不到後世水準,虞衡司的官員在朱允炆設計的原圖紙上做了修改,將刺刀改工成厹,即三棱矛,加強了結構的穩定性。
  火槍手在大明軍隊裏的地位比較特殊,論遠程輸出能力,他們比不上弓弩手,論近戰輸出能力,又比不上傳統的步騎軍,所以壹直屬於雞肋的角色。
  但是在新軍的操訓中,因為朱允炆的指示在,火槍手占了極大壹部分,將近二十六萬的軍隊,火槍兵占了足足十萬。
  當初因為這個,鐵鉉差點沒跟朱允炆辭職,傳統的長矛兵全部被改編成火槍手,近戰能力起碼砍掉壹半,朱允炆今兒拉著他到虞衡司,目的就是給他補上這壹塊缺口。
  “新軍自然有上戰場的機會,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朕前些日子去看了壹下,軍容面貌上,精氣神還過得去,有了那麽幾分朕想看到的樣子,但還是有些差距,再等等,等開了春,朕讓妳們去北地拉練轉壹圈,見見血再回來就差不多了。”
  朱允炆抄起壹把刺刀,打量幾下後壹伸手,“去取把火槍來。”
  壹旁的雙喜應了壹聲,小跑著自墻上取下壹把新式火槍,新式火槍跟以前火銃的最大區別,就是加了類似於槍托的後肢,這倒不是為了緩解後坐力,而是給槍身加了曲線感,原先的火銃就像壹根長棍子,前粗後窄,拿在手裏不適合捅刺,改良後的火槍,除槍管下方加了上刺刀用的箍槽外,便是尾部的延伸,長度上將近了壹米五,上了刺刀之後,長度便延伸到近壹米七。
  朱允炆把刺刀加上,拿在手裏模仿後世軍人的拼刺刀姿勢,虛空刺了兩下,很滿意,便遞給了鐵鉉,“妳來試試。”
  鐵鉉看得時候就已經明白過來,此時正是心癢難耐,但還是沒敢接手,“臣不敢。”
  禦前舞戈是死罪,萬壹有個不慎,傷了驚了的,那還得了。
  雙喜機靈,虞衡司裏有木制的刺刀模子,便取過來換下鋼刺,又檢查了壹下火槍裏並無彈丸,這下鐵鉉心裏才踏實,拿在手裏,想著舞個槍花,卻怎麽都耍不太痛快。
  朱允炆看他那副別扭勁,啼笑皆非,“錯了,錯了。”
  鐵鉉還真拿這玩意當槍矛來用了,壹看朱允炆不滿意,自己玩起來也別扭,就學著朱允炆剛才的做法,淩空捅了幾下,壹回頭,“陛下,這玩意就那麽簡單?”
  朱允炆點頭,“就那麽簡單,別想著玩什麽花把勢,能把這拼刺的技術練好,拿到戰場上就夠用了。”
  “短兵相接,那就是玩命,哪像街頭賣藝還打得風生水起,等什麽時候火槍兵人手壹桿配齊之後,妳就埋頭苦練這拼刺就成,找些人在營裏弄個木人陣來練,打仗的時候,挺槍便刺,直指咽喉面門等處,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朱允炆又耍了壹陣,直到身上泛起了微汗才停了手,“還記得朕此前說過的線性戰術打法嗎。”
  鐵鉉點點頭,“都記著呢。”
  朱允炆壹邊擦臉,壹邊邁步走出虞衡司,“這都是老子給那群蒙古人準備的禮物,等過上兩年,造出幾百門大炮之後,妳就會知道,當年無敵的蒙古騎兵,他們除了馬刀弓箭,還有羊奶烈酒,除了會殺人摔跤,還很能歌善舞呢。”
  蒙古人,還能歌善舞?
  鐵鉉實在無法想象出壹群茹毛飲血的七尺大漢手舞足蹈的樣子,也沒好意思問,就低著腦袋跟在朱允炆後面走著。
  “兩軍對壘,騎兵在兩翼保護,前軍放著咱們的火槍營,後面放上炮營,敵人沖陣,先要冒著鋪天蓋地的炮彈,等沖進了壹百步,還要迎面撞上躲無可躲的彈雨,壹百步的距離,火槍營打個壹輪沒有問題,第壹排先打,打完撤進炮陣,第二排接著打,等三排打完,好容易沖進來的敵騎,迎面就要撞進炮營陣地,幾百門鐵鑄大炮就是可移動的城墻,敵軍借著戰馬的沖刺能力會被遏制,跑不起來的騎兵就是活靶子,咱們的火槍營加上刺刀,就在炮陣裏面穿葫蘆就行。”
  朱允炆越說越痛快,“朕還設計了壹款頭盔,盔檐是加長的,到時候大軍身上在穿著鎖甲,雖然不敢說百分百保護,但敵騎的騎射威脅也足夠被降到最低了,他們遠程打不到咱們,想制造威脅,起碼要付出壹半以上的傷亡才能近身,壹旦近身進了炮陣,兩翼騎兵包抄,那就是全殲啊。”
  鐵鉉聽得目瞪口呆,“陛下,這種打法好是好,全軍戴鐵盔著鎖子甲,花銷最低也是現在的三倍以上了。”
  朱允炆毫不在意的擺手,“打仗依朕看就是打得國力、經濟,靠人命堆那是最愚蠢的,知道什麽是裝備差嗎,咱們就要做到從裝備上碾壓他們,朕最理想的戰爭,是殲敵十萬,自損不超過三千那種。”
  美軍打伊拉克,還沒登陸,壹天先打出幾千枚戰斧導彈洗地,壹天五六億美元開道,壹個星期滅國,自身零傷亡。聽說有不少被大炮震的耳膜穿孔,那種不算啊。
  至於後來登陸之後,陷入伊拉克人民汪洋大海中的遊擊戰,死了幾千,那是不可避免的。
  此時的明朝打蒙古,有沒有這個本事?
  在朱允炆眼裏來看,是有的,明朝的國力說來也可笑,洪武、永樂這兩個明初的時候竟然是最鼎盛的,往後雖說有仁宣之治、弘治中興,但卻恰恰是走入了下坡路,無論是錢糧稅收,還是軍隊的質量數量,洪武朝,最少完爆五個崇禎朝!
  妳說可笑不可笑吧。
  人家頂天是原地踏步,大明倒好,楞生生走了兩百多年的後撤步。
  朱允炆有這個信心,壹旦新軍練就,炮營成型,他就可以在斡難河,欣賞蒙古姑娘熱情豪邁的舞姿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