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

公子許

歷史軍事

大唐,貞觀十二年冬。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遙認微微入朝火,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九十三章:紅事?白事?

天唐錦繡 by 公子許

2020-12-22 13:24

  眾人聞言停止討論,李績躬身道:“陛下明鑒,此戰幹系重大,定要商討出壹套戰略全無破綻才行,非壹時片刻能夠謀算周全。”
  李二陛下頷首。
  安市城作為高句麗在遼東的第壹重鎮,屯集重兵,幾乎可以看作高句麗在整個遼東最後的統治。
  壹旦攻陷安市城,高句麗在遼東的勢力將會被連根拔除,大軍揮師南下越過鴨綠水,便可直抵平穰城下。
  屆時,就算平穰城再是固若金湯,唐軍只需圍而不攻,高句麗也是必敗無疑。
  所以,安市城之戰便是整個東征的節點,不容有失,再是謹慎小心亦不為過。
  再者,唐軍主力四十萬攻伐建安城,得勝之後需要就地得到水師的補給,如今自己只是帶來十余萬將士,尚有三分之二正在接受補給。
  眼下或許可以進行小規模的襲擾戰,打亂安市城守軍的士氣,截斷其支援補給,但是發動總攻,肯定要等其余大軍盡皆抵達之後。
  六十萬大軍厲兵秣馬多年,自然是要傾盡全力奮力壹擊,不給安市城守軍壹絲半點的機會。
  此戰,寧可慢壹些,也絕對不能犯錯。
  “諸位愛卿皆是久歷戰陣之人,當也明白穩紮穩打的道理。
  總攻自然可以等待大軍全部抵達之後,發動雷霆壹擊,壹舉擊潰安市城之守軍。
  然而這時候,亦要阻斷敵軍北上之路,萬不可任由其對安市城進行兵員、糧秣、輜重各方面的支援,否則必然振奮其士氣。”
  安市城如今已是孤城壹座,東、北、西三面皆備唐軍包圍,唯剩下南邊打雀谷方向壹條通道。
  眼下穩紮穩打,是為了圍困安市城,畢其功於壹役,以免發生鏖戰的情況,壹旦安市城守軍能夠源源不斷得到平穰城的支援,困獸猶鬥,對於唐軍快速挺進的戰略大大不利。
  李績看著沙盤,沈聲道:“陛下可令程名振所部負責扼守打雀谷,截斷敵軍來援之路。”
  程名振當即站出,大聲道:“末將願領軍令!
  定然固守打雀谷,不讓敵軍壹兵壹卒突破防禦支援安市城,若未能完成命令,甘願受罰!”
  壹旁的周道務面色陰沈,欲言又止。
  戰場亦如朝堂,派系之間的爭鬥絕無停止。
  整個安市城之戰,可以預見的是數十萬大軍圍城狂攻,敵城風雨飄搖,勝局已定,就算是第壹個破城而入者,也未必有太大的軍功。
  而獨領壹軍扼守打雀谷,即阻斷平穰城的支援路線,又截斷安市城守軍逃跑之路,可看作最大的壹個功勞。
  如今軍中皆是太子壹系之將領,李績更是明確表態支持太子,眼下將這樣壹樁功勞拱手送給程名振這個太子壹系的大將,自然是情理之中。
  自己就算要爭,怕是也爭不過…… 周道務擡眼看了看壹旁束手而立、默然無語的長孫無忌,心頭不禁湧起壹股濃濃的危機感。
  但看軍中之形勢,太子壹系已然結成壹派,晉王憑什麽去爭?
  而沒有軍隊之支持,還從未聽聞能夠在爭儲中後來居上,獲得成功…… 李二陛下也瞅了長孫無忌壹眼,心裏不知想些什麽,沈吟少頃,這才頷首道:“如此,阻斷打雀谷之重任便交給程將軍,還望將軍謹慎行事,勿要影響東征大局。”
  程名振躬身道:“末將遵旨!
  陛下信任,末將必定以死報效,只要此身尚在,定教蠻胡壹兵壹卒亦出不得打雀谷!”
  李二陛下大笑道:“汝乃上將軍,坐鎮中軍、指揮大軍,何談效死?
  若是汝亦陣亡軍中,朕禦駕親征豈非成了壹個大笑話?
  任憑敵軍如何頑抗,天兵所至,必然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眾將頓時情緒激昂,大聲道:“天兵所至,戰無不勝!”
  帳外來往行走的兵卒忽然聽到中軍帳內傳出的喊聲,登時壹個個大了雞血壹般振奮異常。
  陛下以及諸位將軍都這般士氣高揚,那就代表著這場戰爭的勝利就在不遠的未來。
  無數的兵卒開始跟著振臂歡呼:“天兵所至,戰無不勝!”
  漸漸的,整個軍營都在高呼附和。
  “天兵所至,戰無不勝!”
  “戰無不勝!” 壹聲聲霸氣絕倫的吶喊聲沖霄漢,震蕩四野。
  ***  ***  ***
   夜幕低垂,籠罩四野。
  親兵提著燈籠,長孫無忌負手跟隨在後,回到自己的營帳。
  帳內親兵早就備好了溫水,服侍他洗凈手臉,又端來還算豐盛的菜肴,放在營帳中間桌案上。
  整整奔波了數日,終於抵達安市城,大戰之前難得的安寧,領長孫無忌疲憊的身心得到舒緩,吐出口氣,坐在桌案壹旁,拿起筷子準備用膳。
  外頭忽然有親兵進來稟告:“家主,有吾家之信使,自長安而來,說是有四郎的信箋送達。”
  “哦?”
  長孫無忌心裏壹跳,趕緊放下筷子,道:“速速叫進來!” “喏!” 看著衛兵轉身出去,長孫無忌拿起壹旁的茶盞,到了壹杯溫茶水,壹口氣喝了大半杯。
  長孫濬的任務已經完成,卻遭遇勒索,這令他極為擔心。
  在長孫淡、長孫渙相繼死去,長孫沖流亡天下之後,長孫濬便是長孫家族實際上的嫡長子,註定要繼承家主之位。
  而長孫無忌也對這個兒子報以厚望,所以即便是三千兩黃金這樣的巨資,他也寧肯變賣壹些祖產湊出來,只希望能夠將兒子贖回來。
  且不說壹旦長孫濬出現意外,就意味著自己必須在那些個不成器的兒子當中“拔大個”,將家族未來交付那幾個愚笨之輩,單單只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種悲傷,那就已經承受不了。
  老年喪子,這是人世間最最悲慘之事,而這種痛入骨髓的滋味他已經品嘗過兩次,豈能願意在此品嘗?
  好在長孫淹雖然天分不足,但是性格老實,辦事素來穩妥,又有足額的黃金,更隨時都可以通過家族關系去安西軍中尋找支援,他並不認為這件事會出現什麽意外。
  之所以壹直擔心,更多還是因為大馬士革那邊,唯恐另生變故。
  事到如今,破局之關鍵,已經全部都在大馬士革…… 未幾,帳外有風塵仆仆的家丁快步走進大帳,見到坐在帳中的長孫無忌,上前兩步,“噗通”跪地,大哭壹聲:“家主,三郎沒啦!”
  聞言,素來城府深沈的長孫無忌只覺得眼前壹黑,差點壹頭栽倒在地…… 深吸壹口氣,勉勵維持鎮定,啞著嗓子喝問道:“胡說什麽呢?
  到底怎麽回事?”
  那家丁趕緊從懷中逃出長孫淹寫給長孫無忌的信箋,雙手奉上。
  長孫無忌面色難堪至極,伸手接過,用桌案上的小刀去撬開封口的火漆,但是兩只手顫抖不止,居然撬不開…… 還是壹旁的親兵見狀,趕緊上前接過信箋和小刀,撬開封口,取出信箋,交給長孫無忌。
  捧著信箋,長孫無忌壹目十行,只是見到信中說到長孫濬已經被大食人“撕票”,他自己請求軍中關中子弟帶兵救援未果,只能救出長孫濬屍體之時,頓時大叫壹聲,壹口鮮血噴出。
  “家主!” 身邊親兵各個駭然,壹擁而上將他搖搖欲墜的身體攙扶住。
  長孫無忌急怒攻心,壹口血吐出來,反倒清醒許多,見到有親兵正欲奔出帳外去尋隨軍太醫前來給他醫治,趕緊喝止:“都回來!” 長孫濬死在西域,更是死於大食人之手,這件事壹旦傳揚開來,自己如何解釋?
  尤其是壹旦不久之後阿拉伯軍隊攻略西域,有心人必定會將兩件事連接起來,長孫家想要洗脫都不可能。
  “老夫沒事,都穩住了!”
  然而未等他繼續看信,又有親兵從外頭進來,稟報道:“大郎遣人送來書信……”
  等到來人進了大帳,將長孫沖的書信交給長孫無忌過目,長孫無忌壹顆心簡直快要裂成兩瓣兒…… 這個逆子,居然想要入贅淵氏壹族?
  堂堂長孫家的子弟,即便流亡天涯那也是濁世翩翩少年郎,何以淪落至要成為別人家的贅婿?
  簡直就是不孝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