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天唐錦繡

公子許

歷史軍事

大唐,貞觀十二年冬。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遙認微微入朝火,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三十六章局勢明朗 房俊趕到東宮,早有內侍奉命候在門口,不用通秉,直接將房俊引入麗正殿。

天唐錦繡 by 公子許

2020-12-22 13:24

  殿內,蕭瑀、李道宗、馬周、岑文本等人悉數到齊,好似開了壹場政事堂會議…… 房俊入內,先向居於正中的太子李承乾壹揖及地,繼而又拱手向諸人施禮。
  之後,站在殿中的崔敦禮才躬身向他施禮:“下官見過尚書。”
  房俊見到崔敦禮原本壹張白胖的面容已經又黑又瘦,眼眸之中亦是不滿血絲,便知道這些時日以來必定不好過,便微微頷首,沈聲道:“回來就好。”
  然後到壹旁的椅子上坐下。
  崔敦禮心中泛起壹股暖流,這簡短的壹句問候,可以明顯見到房俊的關切之情。
  相比於其他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曉吐谷渾的情況,房俊這份明顯帶著更多溫情的話語,使他頗有壹些“士為知己者死”的沖動…… 人都是感性的,即便明白面臨國家危難,個人之生死榮辱早已置之度外,可是誰又能當真猶如機器壹般無情?
  壹句淡淡的問候與關懷,便足以使得心底觸動,溫情頓生。
  李承乾也不是個涼薄之人,見到崔敦禮面容憔悴,便溫言道:“崔侍郎也不必站著,坐下說吧。”
  “多謝殿下。”
  崔敦禮謝過,在最末的椅子上坐了。
  房俊喝了口茶水,問道:“為了拖延這麽長時間,且沒有半點消息傳回?”
  出使之前,這趟差事就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壹旦吐谷渾決定叛亂,很有可能斬殺大唐的使者,徹底撕破臉皮。
  所以崔敦禮多日不歸,且杳無音訊,就連房俊都認為他是不是被吐谷渾給宰了祭旗…… 然而眼下又全須全尾的回歸長安,這就有點不可邏輯。
  既然吐谷渾不殺崔敦禮,卻又為何使其傳不出消息呢?
  崔敦禮恭聲道:“下官持國術抵達吐谷渾牙賬,面見吐谷渾王伏順,責問其既然舉族內附,何以如今心懷不軌,意欲反叛?
  起先之時,伏順諸多借口,百般抵賴,矢口否認。
  後開下官在其牙賬周圍意外見到有吐蕃兵卒,心生懷疑,便闖入壹座營帳,見到吐蕃大相祿東贊。”
  殿內諸人登時面容嚴肅。
  吐谷渾數萬精騎已經讓長安危若累卵,若是果真背後與吐蕃勾結,甚至不用兩國合兵壹處,只需吐蕃派出壹支軍隊支援吐谷渾翻越祁連山攻略河西諸郡,大唐都很難固守。
  同時面對兩國強兵,房俊的兩萬右屯衛絕無勝算…… 崔敦禮續道:“……伏順得知此事之後,要斬殺下官,保守秘密,大抵是想要徹底封鎖消息,使吾大唐毫無準備。
  不過祿東贊極力勸阻,將下官保全,並且將下官釋放,這才得以安然返回。”
  說到這裏,他自己也長出壹口氣,心中猶有余悸。
  當時身在敵營,周邊只有幾十名兵卒護衛,伏順要殺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距離死亡那麽近,之後卻又逃出生天,壹起壹落之間,難免令人感慨。
  蕭瑀在壹旁捋著胡子,聽到這裏,對房俊贊嘆道:“當初二郎鼓搗出那個‘青稞酒’,朝野上下皆認為不過是胡鬧。
  然而事後才發現,這著實是壹招妙棋啊,不費壹兵壹卒,便將吐蕃死死的牽制在高原上,壹動不敢動,當真是神機妙算!”
  都是浸淫朝堂勾心鬥角數十年的大佬了,只從崔敦禮的講述之中,便明白祿東贊為何救他壹命。
  正如房俊之前推測那般,吐蕃不敢與大唐正面開戰。
  “青稞酒”已經成為吐蕃的命脈,在給吐蕃貴族豪強帶去豐厚利潤的同時,也使其內部政權架構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貴族豪強們利用青稞酒貪婪的攫取利潤,誰敢斬斷他們的財源,誰就是他們必須掀翻的對象,這等情形之下,就算是松贊幹布亦不敢輕舉妄動。
  壹旦吐蕃與大唐正面開戰,就會導致“東大唐商號”斷絕與吐蕃的貿易,青稞酒賣不出去,糧食運不進來,那些個貴族豪強不僅利益受到極大損害,甚至會因為糧食短缺導致實力暴跌。
  這等情形之下,吐蕃所有的貴族豪強都變身成為“和平擁護者”,誰敢輕啟戰端,與大唐開戰,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所以祿東贊不得看著伏順殺掉崔敦禮,那樣他也洗不脫幹系,會讓大唐認為兩國已經聯盟。
  以大唐的霸道,就算此刻李二陛下正在遠征遼東,也絕對會對吐蕃立即開戰,並且展開報復行動。
  祿東贊豈敢讓那壹幕發生?
  吐蕃可以暗地裏慫恿吐谷渾,甚至給於壹定的支持,但是明面上,絕對不能有壹絲半點的證據。
  李道宗瞅了房俊壹眼,心底佩服,誰能想到當初壹個好似胡鬧的舉措,居然影響如此之深遠?
  釜底抽薪,不外如是。
  頷首道:“也即是說,吐蕃心有顧忌,並不會參預到吐谷渾的反叛當中。”
  雖然吐谷渾直至眼下依舊未曾反叛,但是既然有斬殺天朝使者的心思,又與反叛何異?
  左右也不過是早壹些晚壹些的事情,反叛是必然的。
  也自然不是壹個好消息,使得朝野上下原本的那壹點點希冀徹底化為泡影,壹場大戰不可避免。
  但若是吐蕃不會參預其中,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否則房俊尚未出鎮河西諸郡,結局便已經註定…… 等到崔敦禮將遭遇仔仔細細說完,李承乾才頷首道:“崔侍郎此行辛苦,此番功績,朝廷必然不會薄待。
  不過眼下時局艱辛,孤還需要崔侍郎這等能臣幹吏輔佐,所以回家去休整壹番,明日便前往兵部當值吧。
  非是孤刻薄寡恩,右屯衛出征在即,兵部上下正是忙碌之時,崔侍郎還要多多擔當。”
  崔敦禮忙起身道:“微臣深受皇恩,以死報效自是應當,不敢當殿下如此誇贊。”
  他知道自己此番經歷之兇險都值得了,有李承乾這句話,自己的功勞就算是板上釘釘。
  等待崔敦禮告辭離去,李承乾環視諸人,問道:“既然吐蕃幾乎不會參預到吐谷渾的反叛之中,那麽右屯衛鎮守河西諸郡,能有幾分勝算?”
  他始終不放心讓房俊前往河西,可是局勢如此,非房俊不能升任,心中愈發擔憂。
  這可是他肱骨良臣、摯友親朋,若是折在河西,豈非等於斷去他壹條臂膀?
  未等其余人說話,房俊已經斷然道:“河西諸郡,決不能丟!
  所以無論吐蕃是否參預吐谷渾之反叛,河西亦是死守之地。
  微臣縱然血灑河西,也絕不讓吐谷渾截斷長安通往西域之路,更不會讓關中直面吐谷渾之兵鋒!”
  誰也沒想到在大唐最鼎盛之時,舉國東征高句麗的當口,居然會發生吐谷渾反叛這種事。
  然而無論如何,此時大唐武風正盛,從來都只有他們欺負別人,豈容許蠻胡異族在大唐的腹心之地攪風攪雨,興風作浪?
  房俊更深知只有擊潰吐谷渾,震懾吐蕃,才能使得大唐快速發展,不至於如同歷史上那般中樞傾頹、兵權旁落,不得不依靠藩鎮軍閥來維系糜爛之局勢,終於年成藩鎮割據之大禍。
  河西之戰,只許勝,不許敗。
  李道宗蹙眉道:“不管吐蕃是否參預,河西之戰都是苦難重重,當以必死之決心,血戰賊寇。
  戰陣之上,從無僥幸,若右屯衛戰敗,微臣請戰;若微臣戰敗,請殿下率禁軍督戰!
  即便關中子弟血染黃沙、屍橫遍野,河西之地,亦不能有壹絲壹毫的丟失!”
  他敏銳的覺察出李承乾的患得患失。
  房俊乃是太子倚重之肱骨,不希望他在河西遭遇不測這可以理解,但是臨敵交戰,若是心中總存有“打不過就跑保存自己”的心思,這仗如何打?
  縱然沒有吐蕃的參預,吐谷渾數萬精騎那也不是鬧著玩的,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若是在沒有決死之心,幹脆直接投降認輸好了。
  太子沒有打過仗,更沒有上過戰場,所以李道宗要引導他的僥幸之心。
  兩軍相逢,勇者勝。
  何謂“勇”?
  視死如歸,置之死地而後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